
·向高科技進軍的官兵們
不用多說,首任“中華第一艦”上的艦長,當然是精明強悍的男子漢,他叫吳洪樂,40來歲,中等個,古銅色的皮膚一看就知是個浪里來、風里去的老海軍。他已經在兩代中國驅逐艦上干了26年。他進過兩所高等軍事院校深造過,可以說,他是當代人民海軍現代化的“海上驕子”。
吳洪樂從第一代國產導彈驅逐艦調到第二代國產導彈驅逐艦上來,雖然同樣是驅逐艦,卻有很大差異。第一代驅逐艦的艦長是在近似露天式的駕駛臺上操艦,艦長能眼觀六面,直視海上目標。來到新型112艦之后,情況大變,作戰和操艦全在封閉型的艙室內操作,擺在他面前的是個圓型的大螢幕。這對中國海軍來說從112艦開始將實行艦長指揮現代化的變革,過去艦上的指揮神經中樞是艦長的大腦,現在的作戰情報中心,擁有了一位神通廣大的“智慧參謀”——電腦,艦長從螢光屏上就可以全面掌握遼闊的海空神秘電磁空間的戰術態勢。這比過去要先進得多,陌生得多;“戰術模組”提供戰斗方案,輔助艦長決策,這又使一向靠個人經驗作出分析、判斷的過程先進了許多;艦長一旦作出決策,只需輕輕敲幾下電鍵,下達目標指示,命令便會在瞬間得到執行,這比過去靠喊口令,做手勢指揮戰斗準確了許多。所有這一些變革,對吳洪樂當過第一代國產導彈驅逐艦的艦長來說,需要有場痛苦的變革,他必須甩掉許多習以為常的做法,來適應現代化的需要。
但是,吳洪樂有雄厚的現代化知識作后盾,有長期干海軍積累的厚實經驗,使他變革的痛苦大大縮短,很快他對微電子,自動控制、電腦技術、衛星導航、遙測遙控、航空航太等多門學科,無論理論和實操都拿到合格證書,接艦的第一年就成為合格艦長,第三年就成了全訓艦長。他帶出來的兵,也有一群“精武標兵”,艦隊組織兩次嚴格考核,全艦官兵理論和實操合格率100%。
112艦很快成為“旗艦”,多次參加現代化海上大演習,擔任海軍“旗艦”,首創了現代化戰艦海上系統使用武器全部取得優秀的紀錄,連續兩年被海軍表彰為正規化管理和新裝備集訓先進集體。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浸透著吳洪樂的心血。當初水兵們來到112艦時,一個個都直皺眉頭,首當其沖的是語言障礙,艦上差不多所有現代化裝備的面板上是英文,螢光屏上顯示所有對話是英語,隨即而來的資料圖表也全是英文,而80%的士兵英語水準都很低。這個“下馬威’使許多士兵伸舌頭,縮脖子,有點為難。
吳洪樂艦長把大家召集到甲板上,亮著嗓門說:“你們從娘肚子里出來就會說中國話嗎!還不是一點一滴咿呀呀開始學會的!現代化軍艦要求我們學什么,我們就得學什么,從明天開始,業余時間每人每天學會英語5個單詞,最好是10個。”
精通日語、英語的副機電長杜長余,成了士兵們的英語教員,他拎著小黑板,在舷梯口掛上,在食堂掛上,在甲板上也掛上,像海關人員一樣,檢查戰士背寫單詞,不會的就留下“開小灶’吃飽為止。每天每人不能少于3個半小時。日積月累,一年下來,人人都能掌握標面上的標簽,人機對話、圖片和資料上的英語,當初的“攔路虎”再也攔不了路了。
數十名機電部門的官兵,來到海軍工程學院學習操縱新型機器,頭發花白的老教授看到這群年輕人,樂得合不攏嘴,他們用大半輩子心血研究的成果,終于在112艦上應用了。但是,當教授們對官兵們進行高新技術基礎知識摸底考試時卻失望了,沒有一個成績令他們滿意。他們懷疑這群官兵能不能應用好這種新型機器和駕駛這種新型戰艦。教授們打電話給海軍領導機關,要求重新選人,業務部門同意了。
這一下,吳洪樂艦長坐不住了,他問著這群官兵:“你們有沒有信心學習技術,開好‘中華第一艦’啊?”官兵們齊聲回答:“有!”
吳洪樂又說:“好,是英雄是狗熊,下次考核見分曉!”官兵們向艦長立下“軍令狀”:拿不到畢業上崗證,甘受處分!
7月的武漢像個火爐,官兵們起早摸黑,汗流浹背,冒著酷熱高溫,刻苦鉆研,整整70天,每人做的學習筆記和默寫,以及畫的各種結構圖,足足有2尺多厚。老教授對官兵們說:不是我們太苛刻,而是這艘軍艦寶貝太多,操作要求太高,這是人民的血汗啊!
老教授們對官兵們一個個嚴格考試,毫不姑息遷就,不合格就要除名。最后考核完畢,老教授們樂了,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這群官兵就全部拿到了上崗證。老教授對艦長說:“你這些兵是好樣的,我們放心了。”
就是這樣,在吳洪樂的帶領下,112艦官兵完成了數以萬計的部署、操作規程與使用維護條例,終于在一個個高科技險峰上,掌握了現代化軍艦魂魄,成了一代新型戰艦的開拓者。他率領112艦上官兵,曾多次漂洋過海,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洋,訪問了許多國家,112艦成了“和平外交的使者”,既播種了友誼,又顯示了中國的國威軍威,成了當代的“明星艦”。
人民海軍舷號為167的最新一型導彈驅逐艦也于1999年已正式服役。它是052型的改進型,艦身具有隱身特征,排水量更大,武備數量品質以及動力、指揮系統性能又有新的提高,向世界先進水準又邁進了一步。(來源:《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