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
·急于提前完成生產 還得多花數億美元
巴基斯坦空軍近年來不斷地加強空軍建設,印空軍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數量+質量”的雙優局面已經開始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加快蘇-30的生產無疑是解決問題最佳辦法。
據俄羅斯航空工業消息人士近日透露,印俄雙方已經達成了一份新的協議。根據這份新的協議,俄方將協助印方全力加快蘇-30MKI戰斗機的生產,使印度全部蘇-30的最終交付時間提前至2014年。印俄于2000年12月簽署了蘇-30MKI型機生產線轉讓協議,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自行為印空軍生產140架該型機,在2017年前完成交貨。
·放棄“國產化” 代價相當高
據透露,新協議是由印度國防部和俄國防出口公司共同簽署的,與2000年的那份老協議相比,新協議的主要內容有兩項:第一,戰機生產合同的履行期限由2017年改為2014年,提前3年。
而俄方的主要合同承包商伊爾庫特公司的配件部門甚至還提出了提前5年,即到2012年就完成全部戰機生產的可能性。
第二,印度國防部同意放棄曾經極力堅持的“國產化”原則,不再要求戰機零配件都必須在印度生產,改為由俄方提供大部分配件,印方則只負責組裝。為此印度將不得不放棄一些已經建設好的生產設施和安排好的生產計劃,并將向俄飛機制造公司多支付至少3.5億美元以采購更多的零配件。
印國防部放棄“國產化”以加快蘇-30戰機生產進程的消息立即在印度國內引起了廣泛的爭議。這是因為,近年來,實現“國產化”已經成為了印度在對外軍購中最重要的原則和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在蘇-30的引進上,印度已經為實現“國產化”付出了相當高的代價(在印度生產蘇-30戰機的造價是直接進口的兩倍)。更加嚴重的是,放棄蘇-30戰機的“國產化”還將對印度的航空工業造成嚴重影響。印度原本打算借著生產蘇-30的機會,使自己的戰機研制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但現在這一夢想顯然將成為泡影。
·著急拿到戰機 質量令人擔心
雖然印國防部為了加快蘇-30戰機的生產進程下了很大的決心,并且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從承擔該項目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生產能力上看,印空軍最終能否按時得到戰機以及戰機的質量能不能得到保證,還是個未知數。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雖然是印度最大的國防承包商、印度國防工業的龍頭企業,但作為“整體萎靡”的印度國防工業的一個縮影,該公司的生產管理水平委實令人不能恭維。2002年,該公司曾在米格-21戰機改進項目中多次出現嚴重技術失誤,經過該公司改造升級的米格-21戰機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連續發生了多起墜機事故。今年年初,在“美洲虎”攻擊機的升級改造項目中,為了及時完成合同,該公司竟然偷偷地在戰機上安裝了“非標準部件”,印空軍最終不得不將7架該公司改造過的“美洲虎”攻擊機退回去重新返工。
實際上,由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屢次出現質量事故,印空軍早已在懷疑該公司組裝的蘇-30戰機也可能存在質量隱患。而如果該公司按照印國防部的要求,加速趕工生產蘇-30,其質量問題將更加令人擔心。一旦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的蘇-30出現了類似米格-21、“美洲虎”攻擊機那樣的質量問題,其整個生產勢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印國防部此次不惜血本地加快蘇-30戰機的生產進程,其最終效果卻可能是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
·印軍為何這么急
一方面要放棄提升戰機研制水平的機會;另一方面,還要多向俄羅斯支付大筆費用,印度國防部如此不惜血本地加快蘇-30戰機的生產進程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就目前情況看,其主要動機有兩個。
首先迫于當前印空軍大批老舊戰機迅速退役的壓力。由于老舊的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戰斗機的大量退役,印空軍戰斗機中隊的數量現在已由幾年前的39個中隊下降至30個中隊。這使得印空軍在兵力使用上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與此同時,巴基斯坦近年來也在不斷地加強空軍建設,印空軍對巴基斯坦空軍的“數量+質量”的雙優局面已經開始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加快蘇-30型戰機的生產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其次是為爭奪地區霸權提供后盾。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被印度視為爭奪地區霸權最主要的阻力,但隨著全球反恐戰爭的進展,尤其是中東局勢的不斷惡化,美國已經無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干涉南亞和印度洋地區的事務,印美關系的天平已經開始向印度傾斜。為了討好印度,美國甚至已經同意在核領域與印度開展合作。印度政府就此認為,印度已經迎來了一個十分有利的戰略機遇期,必須抓緊時間爭奪地區霸權。(來源:世界新聞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