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日前,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公布了新的國家空間政策文件。它要求“美國在太空領域應享有與制空和制海方面一樣的自由行動權”。為配合這一新的太空政策,在2007年國防預算中,五角大樓計劃為研制五大太空武器撥款。
·新政策為發展太空武器定調
據美國空間網站報道,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公布了新的國家空間政策文件。該政策不但支持美國在月球、火星以及以外的探測活動,還指出,在后“9·11”時代,美國在執行太空任務時不會受到任何妨礙,并禁止敵對國家利用太空。
該文件稱:“在過去的50年里,美國在空間探測方面一直領先于其他國家,并一直致力于發展穩固的民用、商用及國家安全空間基地。在21世紀,那些有效利用空間技術的國家將享有額外的繁榮與安全,比其他國家具有巨大的優勢。新的空間政策應確保美國任何時候都有充分的太空能力推動國家領土安全,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另外,該政策還號召國防部長“制訂必要計劃,大力發展空間能力以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并在接到命令的時候,不予承認敵對國家自由行動的權力”。
在新政策的“太空相關安全分級”部分還列舉了數條非保密的事實,如美國政府執行的衛星空中照相偵察應具備實時監控能力以及空中信號情報搜集能力。在眾多任務中,美空中照相偵察應在現行法律范圍內,主要用于拍攝美領土圖像,但同時還應具備外國空間情報搜集和分析的能力,為保證美本土安全提供及時數據和信息。
這是美國10年來首次對整體太空政策作出全面修改。在新的國家太空政策發布之前,其他政府聲明看上去也贊成更多地在軍事上利用太空。空軍2004年公布了反太空戰學說。這一學說呼吁在太空采取更為積極的軍事態勢,稱保衛美國的衛星和航天器需要“欺騙、阻止、拒絕、退化、摧毀”。由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領導的一個國會任命的委員會于2000年建議發展太空武器以保衛軍用和民用衛星。
·2007年將研制五大太空武器
在2006年版《4年防務評估報告》中,美國已將提升太空作戰能力列為美軍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據《紐約時報》報道,2007年五角大樓將研制五大太空武器。
天基攔截器實驗床。該計劃的主導思路是部署裝備有多種殺傷攔截器的衛星,通過高速撞擊方式摧毀來襲的彈道導彈。該計劃的最初階段是在太空部署2~3枚攔截器。它們可以擊落搭載核生化彈頭的彈道導彈。這一方案得到美國防部高級官員支持。之前,有報道曾指出美國導彈防御局要到2008年才能決定是否部署天基攔截器,然而五角大樓無疑加快了這種天基武器的部署步伐。2007財年的預算進一步指出:“天基攔截器實驗床計劃即將發揮空間系統的固有優勢,并將其整合到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中去。”
近地紅外實驗衛星。美國國防部的官員稱這種衛星只是一種防御性武器,而不是攻擊性武器。但是,這種新型衛星還可以攜帶一種小型的殺傷器。這種殺傷器利用穿行于近地球軌道的物體所產生的動能(其運行的速度是子彈的7倍),摧毀來襲導彈和軌道衛星。出于多方面的考慮,導彈防御局當前沒有為近地紅外實驗衛星配備殺傷器,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德國制造的激光通信終端。然而,早在2005年,美國國會就呼吁在該衛星上搭載殺傷器。2007財年的預算中,導彈防御局順水推舟,為該計劃申請了經費支持。
實驗太空船系統。該系統由一套小衛星系統構成,具有監視、跟蹤、干擾和破壞其他國家軍事偵察和衛星通信的能力。其作戰過程是:由空間觀測網對敵方各種衛星進行不間斷觀測,編存目標參數,判斷其性質(軍用或民用),并不間斷監視目標衛星的運行情況,在適當時機將裝有殺傷武器并具有機動變軌能力的小衛星發射到預定軌道,依靠自身的打擊裝置對確定的目標進行攻擊。為加速實驗太空船系統計劃的實施,國防部在2007年度財政預算中開始對其進行撥款。
“護衛者”納米衛星。絕密級“護衛者”納米衛星計劃的目的旨在開發高價值空間資產防御能力。這種納米衛星運行于地球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一年,擁有強大的太空監視性能,具備獨立提供局部太空態勢感知的能力。今年年初,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與SpaceDev公司秘密簽署了一份關于開發ANGELS衛星的合同,要求納米衛星在2009年早些時候具有飛行試驗的能力。五角大樓在2007年為其申請了所需資金。
“恒星之火”激光武器。這種新型激光武器專門用以對付敵方軌道衛星之類的太空設施,其“理發鏡”裝置直徑超過3.4米,能夠將強力光束發射至太空,且光束威力極其巨大。五角大樓在2007年專門為其撥款,啟動該研制計劃。
此外,一些美國軍事專家還建議發展能將敵方衛星拖離軌道的“太空拖船”以及能自動鎖定目標并發起攻擊的太空雷等等。
·太空作戰的門開得更大了
1975年10月18日,美國兩顆飛臨西伯利亞上空、用以監視蘇聯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的美國早期預警衛星的紅外傳感器忽然失效。美國北美防空司令部陷入一片混亂,時間長達4個小時之久。技術人員使用排除法分析,美國的衛星有濾光鏡,對自然光不敏感,而且流星群每月都有,衛星從來也沒受到干擾,同時這次出現的神秘閃光比洲際導彈發射的光強要大1000倍,天然氣管道失火不可能有如此強光發射。美國就此斷定,美國的偵察衛星是受到了地基反衛星激光照射的結果。而僅僅時隔兩個月,美國空中的兩顆數據中繼衛星又因為紅外姿態控制儀失靈而停止了工作。很快,“蘇聯激光武器攻擊并破壞了美國衛星”的說法席卷了整個美國。美國堂而皇之地加快了研制太空武器的步伐。
2001年,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領導的一個委員會更是發出警告,如果再不加快太空武器發展步伐,美國就有可能遭遇“太空珍珠港”事件。這為美國調整太空政策安上了加速器。然而,有關軍事專家稱,這實質上是美國軍方為控制太空,實現太空武裝化而大肆炒作“太空珍珠港”。美國衛星的防護能力其實特別強。
據悉,1975年美國預警衛星失效后,美國就開始研制如何增強衛星的防護力。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就著手為其空間系統防護設置快速攻擊識別、探測與報告系統,星體防護體系以及快速發射與在軌修復故障衛星3道技術防線。而且,美國還為衛星加裝了防核效應加固手段和防激光武器保護手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這幾道太空防線已經稱得上固若金湯。
對于美國修改太空政策和研制新太空武器,關注太空武器化問題的非贏利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的共同創立者克瑞普稱,政策變化將進一步加深國際社會對美國可能正試圖研發、實驗、部署太空武器的疑慮。
克瑞普說:“克林頓政府的政策為研發太空武器開了方便之門,但克林頓政府在這方面未做任何事。布什政府的政策現在則更進了一步。”華盛頓的防務信息中心主管特麗莎·赫金斯稱,這一新的政策將太空作戰的門開得更大了,新政策有很濃厚的單邊主義調子。(來源:中國國防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