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提供給俄羅斯國防部的搜尋者II 圖片來源:Flightglobal網站【資料圖】
據8月17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16日繼續訪問以色列,并拜會以色列總統佩雷斯。各界對中國總長訪以成果表現出極大關切。以色列媒體稱,中國軍方最高層到訪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大突破。美國《赫芬頓郵報》15日稱,中國總長此次訪問并不會帶來什么新的協議,中以兩國在重大問題上的立場也不會出現大變化,但此訪本身意義重大:在美國全球影響力衰退和中東持續動蕩之際,中國宣告“我們來了”;而以色列借靠中國總長此訪,宣告“我不孤單”。
《耶路撒冷郵報》16日以“中國龍,以色列狼”為題報道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5日會見陳炳德的消息,稱內塔尼亞胡表達了對中國的“欽佩”之情。以色列軍方稱,陳炳德還出席了以軍方戰略和安全簡報會,參觀以色列國防軍都市戰爭訓練中心和訓練演習。在這幾天的訪問中,雙方討論了打擊全球恐怖主義、巴基斯坦和伊朗地緣政治以及與巴勒斯坦的關系等問題。
中以雙方能否在對華軍售問題上取得突破,是陳炳德此行最受關注的部分之一。在中國總長訪問前,以色列國防部就表示,訪問并不意味著以色列對中國軍事關系和軍貿出口有重大改變。以色列專家指出,因為美國的壓力,以色列對華軍售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放寬,但中國軍方最高層到訪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大突破。以色列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希霍爾說,中國和以色列都在試圖找到美國對中以軍事關系限制中的“漏洞”。以色列《國土報》15日稱,盡管中以雙方軍貿還沒完全恢復,但雙方在反恐信息、高科技交流方面不斷加強。
法新社15日分析認為,以色列與中國關系緊張的因素很多:以色列不滿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以及中國向阿拉伯國家出售武器的傳言,中國不滿以色列屈服于美國壓力,不向中國軍方出售武器,然而,此次訪問標志著兩國間的政治和經濟合作機會大增。以《國土報》稱,中東地區遭受“阿拉伯之春”沖擊后,中國可能會重新審視其中東政策。報道稱,中國對從歐洲通道進口和運輸石油感興趣,因為在地中海的位置,以色列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倫敦經濟政治學院中國問題專家亞胡達表示,以色列生產尖端武器系統、無人駕駛機、導彈防御系統等,需要中國這個重要國際買家。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有很重要的全球影響力。以色列在中東被孤立,被阿拉伯國家包圍,它在政治和外交上對中國都有所求。
“中國和以色列,有限制的友誼”,美國《赫芬頓郵報》15日發表美國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教授約瑟夫-奧爾默特以此為題的文章稱,此次訪問并不會給中以兩國帶來新協議,但本身意義重大。中國總長的以色列之旅恰逢美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及眾多阿拉伯國家處于動蕩之際,他的訪問無異于向外界宣示:“我們來了,以色列是我們的朋友”。對以色列而言,現在正值巴勒斯坦將向聯合國提出承認建國之際,以可利用此次訪問表明,他們在國際舞臺上并不孤立。文章還稱,中國和以色列建交僅19年,曾有玩笑說,中國老一代領導人得知“老惹事”的以色列只有200萬人口后表示,“北京一家酒店就能全塞下”。但現在中國是以色列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和以色列沒有“世仇”: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從未受到過排猶主義的蠱惑,現在以色列看不到反華情緒的蹤影。但同時,阻礙中以關系發展的限制很明顯:美國在以色列發展同中國關系上施限;在伊朗和巴勒斯坦問題上,中國將其視為反美霸權的實踐,以色列很難期望中國做出大改變。▲(本報駐以色列特約記者 陳克勤 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