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婦女兒童近8億之眾。婦女兒童作為消費主體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們是拉動內需的強力人群;另一方面,婦女兒童往往成為某些假冒偽劣、有毒有害不安全商品的直接受害者,是國家和社會必須特別關注和保護的弱勢群體。
婦女兒童的消費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婦女兒童食品安全問題。
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我國食品衛生平均不合格率達8%左右,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約7%,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抽查結果顯示,從2003年―2004年,經對嬰幼兒配方乳奶粉、糖果、休閑小食品、果凍、餅干抽查,產品抽樣合格率分別為83.9%、90%、96.7%、89.7%和91.8%。經對今年6月份以前各地檢查結果分析,兒童食品存在以下問題:1、兒童配方乳粉中的“碘”超標,兒童配方米粉中的維生素和碘不足;2、微生物超標,超標使用添加濟,營養成份不合格;3、糖精等化學合成甜味劑超標;4、膨化食品色素量上升;5、過量使用防腐劑;6、洋快餐又曝薯條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是警告含量的75倍;7、飲料中的添加劑超標。
(二)化妝品安全問題。
主要是:1、染發、增白、祛斑等化妝品中醋酸鉛、砷、汞含量超標;2、走私水貨化妝品未經商檢、衛檢,無檢驗檢疫證書和CIQ標識,無質量保證,有的甚至是過期產品;3、假冒的劣質化妝品坑害消費者,一些劣質化妝品貼上國外、境外化妝品商標,冒充進口品牌;4、試用化妝品的潛伏危害;5、除皺“肉毒素”的過量使用或注射部位失準,導致出現復視、吞咽、呼吸困難,甚至生命危及生命。
(三)保健品安全問題。
我國市場上的保健品種種類繁多,質量各異,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有不少保健品利用廣告宣傳放大其功效,使其具有藥品功能,達到某種療效,治愈某種疾病等等,對消費者的蓄意欺詐。其次,假冒保健品泛濫。據中國保健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25家保健品生產企業的2951種產品中,有767種是假冒產品,占25.99%;假冒保健品超過100個的省區有9個,其中以內蒙、安徽、河南為最;北京也有97家企業生產假冒保健品。三是有害物質超過規定限量,會危害消費者的健康。不久前衛生部公布了7種調節血糖類保健品,因含有化學藥品而限其停止生產銷售。
(四)家庭裝修安全問題。據新近的一次質量月活動表明,進行過家居裝修的70%以上的家庭,都出現過裝修質量問題。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環保委員會公布,今年8至10月在對352間孕婦臥室進行的甲醛釋放濃度檢測中,有314間超標,占被測總數的89.2%,最高的超標9倍,檢測平均值也比國家標準高出一倍半。在北京市新婚住房內甲醛污染調查中,甲醛超標率達到58%,最高值比國家標準超出近3倍。兒童和孕婦對甲醛尤為敏感,因而對他們的危害就會更大。當居室甲醛含量達到每平方米30mg時,可立即致人死亡。據醫學統計,我國每年新增4萬多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兒童,并以2-7歲的居多。在患白血病的兒童中,有90%的家庭進行過裝修,裝修所造成的室內污染,苯和其他有害氣體是兒童白血病發病的重要誘因。上述四個方面的消費不安全問題表明,消費不安全問題,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時候!
構建消費安全保障體系的若干對策
上述四個方面的消費不安全問題表明,消費不安全問題,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時候!為此,建議必須從多方面入手,著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構建消費安全保障體系。
(一)加大整治,重在源頭。抓消費安全問題,要從企業生產這個源頭抓起。一路是堵住“黑”源頭。查處那些無照生產、無資格許可的地下工廠、地下商店進行不安全消費品的生產銷售;二路是疏理主源頭。對已發許可證,具有生產經營資格的合法企業,要從原料購進,到庫存狀況、原材料進出記錄以及生產過程的投料情況進行查實,從而發現不安全因素的來龍去脈,掌控處罰的主動權。第三路是開辟新源頭。倡導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
(二)加強法制,重在執法。要把法律規定落實到每個企業,關鍵還在執法。執法效果又取決于執法隊伍素質。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是確保各項保護消費者利益和健康的法律有效實施的關鍵。建議執法隊伍建設分三步走,第一步,對現有執法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水平;第二步,實行消費安全執法人員專職化;第三步,在執法隊伍整合的基礎上,各級政府內設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或辦公室。
(三)加強監督,重在公開。消費品安全涉及廣大國民,因而必須賦予大眾監督權、知情權和話語權,擴大公眾參與。對政府監督的內容是其執法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公正性;對企業的監督是它生產經營是否違法違規,查處后是否改過等。媒體是公眾監督的有效途徑,要發揮各類媒體在構建安全消費體系中的監督保障作用。
(四)加強誠信,重在自律。誠信是社會公共道德的內核。構建消費安全保障體系,擬從三個層面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從生產經營層面講,企業自律一要把不生產危害消費者健康的產品列為誠信之首,納入企業制度規范,作為企業領導和職工共同遵守的起碼的商業規則。二要把不生產危害消費者健康的產品作為企業品牌建設的內容,進而納入企業文化內存。形成競爭優勢,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三要把不生產危害消費者健康的產品作為企業員工教育的內容。其次,從行業管理層面講,行業自律要在企業自律的基礎上,把消費安全作為誠信制度的基本要求,納入行業管理的制度規范,提高行業道德水平。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對失信企業及時給予懲戒。再次,從媒體層面講,媒體自律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恪守職業道德規范,拒絕虛假廣告,揭露假冒偽劣,鞭笞不安全產品,維護消費安全。
(五)加強宣教,重在基層。增強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意識和自護能力,提高消費者素質,是構建消費安全保障體系的基礎工作。對消費安全知識進行面上的一般性宣傳是必要的,但更多地要重心下移,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鼓勵廠家商家深入社區,與用戶建立良好的經常溝通機制。基層社區的女性應是消費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人群。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幫助她們認識消費品不安全的危害,掌握消費品安全使用及鑒別識別方法,以及遭遇消費品危害后的投訴、處置辦法,以利于她們進行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
提案人:尚紹華:
《中國婦女》雜志副總編 中國婦女消費指導中心副理事長
民盟中央委員 民盟中央婦女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