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劉暢 王京 宋常青)來北京報道兩會的西班牙電視臺制片人莫沫對新華社記者說,她希望在兩會上看到在經濟發展政策之外的“精神政策”。
“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這當然對人民有利,但是,對經濟增速的著迷有時讓人忽略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滿足。”她說。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3月4日在參加民盟、民進聯組討論會時說,“要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要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榮,反之為恥。
“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兩會上,總書記涇渭分明地提出了中國道德建設的價值標尺,蘊意深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白鋼說。他認為,這表明中央高層意識到建設和諧社會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凝聚力。近年來,中國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層面出現道德滑坡的跡象。代表、委員尖銳地指出,“看病難、上學難”等當今社會問題都跟人的道德水準有關。商業賄賂對經濟形成了很大阻礙,是因為缺乏誠信。消極腐敗現象仍未得到全面遏止,同樣也緣于一些官員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扭曲。
民眾對道德建設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從去年起,中國就加快在全國范圍推進“講道德”。《人民日報》社論說:“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媒體不斷地推出具有“人民美德”的新時代典型人物,號召民眾向他們學習。
一個叫洪戰輝的年輕人12年來獨自一人,省吃儉用養活了“撿來的”妹妹和患有精神病的父親。洪戰輝被中央電視臺評為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和他一起入選的,還有在臺風中跳海救人并獻身的打工仔、四川涼山山溝里靠騎騾子送信的赤腳郵遞員……
“這些人經歷各不相同,卻都喚起了人們對堅強、誠信、善良、勇敢、敬業、忠誠等美德的共鳴,對他們的崇尚,說明當代中國人自己的社會道德評價體系正在形成中。”全國政協委員楊新華說。
不過,如今提倡追求精神道德價值,不再是把人們都變成不食人間煙火、不講物質享受的“神”。雷鋒長期是中國人的道德偶像。日前,“真實的”雷鋒被公布于眾——新書《雷鋒1940-1962》通過大量首次公開發表的照片告訴人們,這位“為人民服務”的英雄模范實際上也是一位時尚潮流的追求者,穿皮夾克戴手表,喜歡寫詩歌和小說,騎著借來的摩托車照相。“雷鋒的‘真實’絲毫沒有減少我對雷鋒的敬佩。”25歲的北大女研究生李夢說。她認為,在文化多元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愛好也是多元的,更沒人相信存在一個單一特點的人。“雷鋒無可動搖的道德力量仍然感人。”
“開放社會中,多元的文化、多元的思想、多元的追求對道德建設構成積極的影響。”白鋼說,“這讓人們能夠更加理智和自覺地進行是非判別和道德自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