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 宏偉的發展藍圖、壯麗的小康美景,惟有通過艱辛的努力才能化作現實。圍繞今年和“十一五”發展目標、任務,全國人大代表在審議兩會報告時提出,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
科學發展任重道遠。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齊同生代表說:“實踐證明,只有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才能為未來的發展留下資源、環境空間。寧夏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比中東部滯后,而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吸取其他地方的經驗教訓,避免走‘先破壞、后治理’的彎路。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齊同生介紹,寧夏正在給全區的主要電廠安裝脫硫裝置,工程完工后可減少9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秦池江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將能耗指標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指標,與經濟增長、物價、就業和國際收支指標并列,表明了政府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決心。我們要堅持開源與節流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節能降耗。
“要把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貫穿‘十一五’發展始終。”上海市市長韓正代表說,上海要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著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工作的核心環節。舉全市之力,做好經濟結構調整這篇文章,大力發展優勢企業、穩定均勢企業、淘汰劣勢企業,以信息化為基礎、金融物流業為重點,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上取得突破。
“只要方向明確、努力肯干,民族地區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自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張東升代表說:“‘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所提出的工作部署,有不少是關于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必定會受到少數民族群眾的歡迎,增強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的信心。”他說,2005年,阿壩州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881元,同比增長15.1%,增幅居四川省各地市州前列,其中九寨溝縣還成了全國藏區第一個地稅億元縣,可以說阿壩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
和諧發展時不我待。河北保定市委書記王昆山代表說,建設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會一蹴而就。各地要認真調研、精心謀劃、因地制宜、防止蠻干。要認真落實各項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每一家農戶、每一個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陜西代表崔林濤說,新農村建設要在全力抓好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抓好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并重視村莊規劃和管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談起就業和社會保障目標,來自廣東的方潮貴代表說,只要狠抓落實,“十一五”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他說,廣東正在著力完善促進就業、擴大社保的“五大體系”,將會盡快編就支持弱勢群體的網絡。
來自陜西的桂中岳代表說,國家支持農村義務教育的政策很明確,下一步要把好事辦好。同時,還要著力解決農村教育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
把好事辦好,還需要政府切實轉變職能。貴州省省長石秀詩代表說,各級政府能否正確履行職責、抓好貫徹落實,是實現“十一五”目標任務的關鍵。“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指出了當前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正視問題的巨大勇氣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進政府依法行政的堅定決心。”石秀詩指出,要解決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必須加快法治型、服務型、效能型政府的建設步伐,努力推進依法行政,同時要堅定不移地反腐敗,樹立清正廉潔的政風。
河南新鄉市委書記吳天君代表說,要用正確的政績觀保障“十一五”目標的實現。科學的發展觀不會自動去落實,綠色GDP也不會憑空出現,需要我們制定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來保障,需要下真功夫去推動。(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