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里的柒銀行自動取款機。
柒銀行的總部設在距離東京火車站只有幾十米的地方。安齋隆總裁十分豪邁地說:“我們現在已經在7-11便利店設置了12,250臺取款機,很快我們的取款機總數能達到13,000臺。”
日本的消費者不是去銀行取款,現在去便利店取款已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金融首當其沖,成為重災區。身為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理事的安齋,經歷了重組日本金融的全過程。
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出現危機,日本國家將其收為國有,以后又是通過把長銀出售給外國金融機關,解決了長銀的危機。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不會倒產的神話,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一同消失了。山一證券倒產、日興誠實證券也已經歸入美國花旗銀行麾下。倒產的銀行、保險公司更是數不勝數。
這其中日本金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銀行、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等等脫穎而出。“我們則是從2001年開始,辦了家超市銀行-----柒銀行。”安齋總裁說。安齋在親自參與了日本金融重組過程以后,他參加了柒銀行的組建,成為了這里總裁。
舊的經營模式已經走到盡頭,通過建網點吸收民間儲蓄,向企業提供貸款,加強貨幣周轉率,來維持普通銀行的日常運營,如果依舊使用這種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期望得到較高的收益。網絡銀行、電子銀行在設置的時候,疾風暴雨,但數年過去了,記者尚未在日本找到真正能盈利、而且能有持續的盈利模式的相關銀行,到是柒銀行一支紅杏出墻來。
“我們是屬于華堂集團的銀行。華堂是家超市企業,下面有7-11便利店。柒銀行的經營模式是,在便利店設置取款機,讓消費者能直接從便利店取款。”安齋總裁說。
沒有一家銀行能在全日本設置上萬臺取款機的,但便利店里設置了取款機以后,基本上在人員流動比較大一些的地方,都能取款交費,銀行與存款人的距離一下子近了起來。
在東京郊區,記者拿中國銀聯卡在7-11便利店的取款機上試了一下,只花105日元(約6.5人民幣)手續費,就取出了記者需要的5萬日元零用錢。“我們的所有取款機都能使用中國銀聯卡,國際信用卡也可以在我們的取款機上,提取日元現金。”安齋總裁對記者說。
銀行走進便利店以后,金融格局就有了新的變化。即便在歐美那些金融比較開放的國家,我們尚不能看到有如此廣泛的金融與流通業的融合,是日本金融最先走出了一條求變之路。
在東京,記者不僅僅看到了便利店中的這些變化,去東京證券交易所,看到的是中國企業在那里排隊準備上市的熱鬧景象。8月8日,在東證大企業上市的板塊上(東證一部),博奇環保公司正式上市,成為首家在一部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更多的中國企業正在準備在我們這里上市。”東證新企業上市支援部負責海外企業上市的勝尾修部長對記者說。
日本金融方面的變化,在其國內出現了金融與零售的融合,對國外則開放了自己的金融市場,開始讓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企業去那里上市。這種變化,用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小島明會長對記者的話來說,是“剛剛開始,今后日本在金融上的改革步子將邁得更大。”
(陳言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