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阿聯酋總統哈利法、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沙特國王阿卜杜拉、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印尼副總統尤素夫(從左至右)等歐佩克成員國的首腦在第三屆歐佩克首腦會議上合影。第三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首腦會議當天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幕。新華社記者李震攝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第三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峰會18日在利雅得閉幕并通過了《利雅得宣言》。在國際油價大幅飆升的背景下,這次峰會廣受外界關注,然而細讀《利雅得宣言》,卻讓人覺得這次峰會似乎有點“跑題”。
進入11月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更是一度觸及每桶98.62美元的歷史高位。歐佩克產量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40%,因而其原油生產政策對國際市場油價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但出人意料的是,本次峰會并沒有討論外界最為關心的增產問題,只是作了將保證國際原油市場的充足供應的承諾,但是對如何充足保證原油供應,成員國們并沒有定下具體目標。相反,成員國首腦們似乎對加強環境保護和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更加感興趣。
其實,此次峰會的“跑題”是有原因的。增產確實是個難題,歐佩克成員眾多,各個成員國對增產持不同意見。有些成員國希望油價保持在較高的價位,不愿增產導致油價下跌而減少贏利;有些成員國則主張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維持較為和緩的油價水平,他們認為油價大幅飆升會加劇通貨膨脹。這種分歧幾乎一直貫穿在歐佩克歷史中。此外,分析導致目前油價飆升的諸多因素,除了供求矛盾外,更主要的一個因素是市場的投機行為,所以光靠歐佩克增產是無法藥到病除的。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發生的那場石油危機,當時歐佩克實行石油禁運,致使油價暴漲,并觸發了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此后,隨著油價的上漲,歐佩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地位也日趨上升。而對歐佩克某些成員國來說,石油不僅是種賺錢工具,更是一種政治武器。目前高位油價更是增強了它們的“底氣”。伊朗和委內瑞拉甚至還聯合建議,取消原油價格與美元掛鉤,代之以一攬子貨幣。
如此看來,歐佩克峰會各方的利益關切點不盡一致,“跑題”也在意料之中。然而,高位油價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一個重大風險,歐佩克如何采取行動來穩定國際油市,仍將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