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文章:在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歐盟這一主權國家聯合體正在經受空前嚴峻的考驗。它目前面臨著四大難題。
一、一體化進程基本上陷于停滯。在德、法兩國聯手推動下,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最終以“簡化版”形式在夭折的《歐盟憲法條約》基礎上制訂的《里斯本條約》,又因愛爾蘭全民公投的反對而使其批準程序受挫,制憲工作再度擱淺。本來計劃在法國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促使愛爾蘭再次公投以解決制憲危機,但金融危機一來,一切被打亂。不僅深受金融危機拖累的愛爾蘭現在根本無法舉行公投,而且本對《里斯本條約》就有保留的國家,例如捷克,也更加猶豫。《里斯本條約》的批準工作實際上陷于各國都無暇顧及的境地,只能暫時擱置一邊,以后再說。一體化進程也隨之停滯。
二、實施節能減排計劃遇到麻煩。去年德國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為擺脫憲法危機帶來的陰霾,重振歐盟生機,歐盟提出了所謂的20%的節能減排計劃,即到2020年碳排放量要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基礎上減少20%,20%的能源要來自可再生能源,能源使用率提高20%。可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不少國家出于不同的理由認為上述承諾難以實現,根本原因在于“缺錢”。尤其是承擔減排主要責任的產煤國,如波蘭,要求歐盟內發達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否則歐盟27國“根本無法達成協議”。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更直截了當地建議,削減煤炭使用的任務應等到全球金融危機以后再說,他說“現在不是歐盟充當唐·吉訶德,單槍匹馬地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時候”。
三、歐俄關系一時難以得到改善。無論在地緣政治還是地緣經濟方面,對歐盟來說,俄羅斯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歐盟不僅在能源供應上很大程度地依賴俄,俄還是歐盟第三大貿易伙伴,俄的海外投資80%來自歐盟,2007年歐盟對俄投資是其對華投資的10倍,俄外匯儲備的很大一部分是歐元。在金融危機形勢下,保持發展歐俄經貿關系更加重要。但是,被暫時擱置的歐俄雙方簽訂新的合作伙伴協議的談判,由于少數中東歐國家在美國的支持下表示反對而一時難以恢復,這勢必會給歐盟一些國家的經濟增添不確定因素。
四、歐盟提前進入經濟衰退期。年初以來,歐盟各國經濟因金融動蕩、油價飆升和糧價上漲三大問題而遇到不小困難。始于華爾街的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更給歐盟以重創。由于利益不同,各國都把本國利益置于歐盟整體利益前,使其難以形成合作以共同應對危機,即使是歐元區15國也是各有盤算。至于如何改革現行國際金融體系這一重大問題,幾大國又是各唱各調。法國總統薩科齊在11月7日歐盟首腦會議后宣布歐盟將在國際金融峰會上一致行動,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就公開表示反對法國提出的改革方案,認為這是在“選擇錯誤的道路”,而且英國同瑞典持相同立場。由于無法協同行動,共同應對危機,歐盟經濟較之美國這個危機的始作俑者更早地進入衰退期。據歐盟委員會發表的報告,歐元區15國和歐盟27國經濟今年就將進入衰退期,而且要到2010年才會開始復蘇。
(丁原洪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前中國駐瑞士和歐盟大使、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大使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