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當地時間6月1日零點,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在紐約聯邦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由于銷售大幅下滑,該公司目前總資產僅822.9億美元,總債務卻高達1728.1億美元,債務總額竟高出總資產900多億美元。通用第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47%,每股凈虧損11.05美分,而4月其美國市場銷量同比又下跌33.2%,這意味著這間“百年老店”正以每個月凈虧幾十億美元的速度沉淪,且有加速之勢。截止到申請破產保護日,其股價已跌到0.75美元,當日下挫70%以上,可以說,作為一家汽車企業,一家上市公司,通用汽車實際上早已“死去”,此刻不過為其簽發死亡證書罷了。
俗話說“死了死了”,縱有千般、萬般不是,殺人不過頭落地,一切問題也該隨風而逝。然而對于通用汽車而言卻更加可悲:問題并未隨公司的死去而了結。
6月1日這個“大限”,原本是美國政府給通用完成債務重組協議的期限,如果期限內債權人接受“債轉股”的方案,通用原可免于一死。但債權人方面的要價(豁免全部債務,換取通用股權的58%),與通用方面所能給予的還價(用10%股權換取全部債務豁免)之間相差懸殊。盡管最后關頭美國政府讓步,提出除10%股權外,一旦重組成功,債權人可出資增股10%,但債權人并未“接盤”。如今通用已死,債務問題卻并未死去。盡管據報道稱,多數債權人接受“債轉股”方案,但這也不過是“換個死法”——不接受,則血本無歸,接受的話,每股不到1美元的價格,昔日的投入,又能換回多少真金白銀?
根據新重組協議,重組后新公司的60%股份將由美國聯邦政府持有,12.5%由加拿大政府持有,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持有17.5%,無擔保債權人10%,日后美、加政府所持股份將向無擔保債權人再轉讓10%,而通用汽車的現有股東將被清除。不可否認,這些股東的顢頇、無能、無恥,是通用陷入今天窘境的重要原因。但通用之所以有今天,政府的遲鈍、UAW的頑固與貪婪,債權人的利欲熏心一樣不可原諒。如今大廈將傾,股東掃地出門,債權人幾乎血本無歸只換取10-20%的未來發言權,而同樣難辭其咎的政府和UAW卻獲得新公司89%的發言權。花錢有份,決策無門,通用仍可能繼續背負高人力成本和低效率的包袱,損失慘重的債權人卻連反駁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新公司依舊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并未因重組而煥然一新。
當克萊斯勒破產在即,奧巴馬總統曾公開驚呼“不,美國政府不想開汽車公司,不想開銀行,市場的問題應該交由市場解決”,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政府顯然必須開汽車公司,以后恐怕還要開銀行、開投資公司、開其它林林總總的產業。這種違反美國幾十年市場經濟準則的政府干預行為究竟收效如何,誰也難以預料。但接手通用,聯邦政府先期就得投入301億美元,能否在短時間內脫手股份、回籠資金,關乎奧巴馬“新經濟政策”的成敗,也關乎背負巨額赤字的美國聯邦政府會不會因一個又一個“通用”,最終步今天通用的后塵。
通用之所以有今天,經營不善、競爭力不足是關鍵,而關鍵之關鍵,則在其研發能力的削弱,以及生產成本、尤其勞動力成本的高企。按照破產重組方案,通用的新車研發能力、特別是本土研發能力不增反減,而最要命的勞動力成本問題,則因頑固堅持高薪高福利的UAW成為“二股東”而變得更加不容易解決,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能否起死回生、需要多久才能“還陽”,實在難以預料。
對于通用汽車在本土和北美的13家工廠、6200個獨立經銷商和數十萬員工而言,通用已經輸了,死了;而對于奧巴馬政府而言,通用的死后重生是否順利,關乎其新經濟政策的成敗。然而通用雖死,問題卻幾乎一個也未隨之死去,今后的日子,不論對于美國政府、通用員工還是債權人、股票持有者們而言,都注定不會好過。
(作者:陶短房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