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我沒見過李安,對他的印象也只是來自于第三媒介。作為記者,沒能和世界一流的華人導演面對面交流是遺憾的,但是作為觀眾,“蛋好吃”,不就夠了嗎?
這個世界上的導演分兩類,一類用身體拍片,一類則用心靈。李安說他年齡大了,拍不動了,甚至夸張地說“再拍會要了命”,其實他不是身體累壞了,而是心累了。李安的性格應該和他的電影一樣,敏感、細膩、柔和,即使是掛著武打片名頭的《臥虎藏龍》,看到最后也成了哲理片。除了古鎮屋瓦上的追逐、綠竹林稍的斗劍、祠堂老屋中的刀拼外,第六遍再看時,會讀透李慕白眼里的滄桑、秀蓮一輩子得不到愛的無奈,以及碧眼狐貍因愛生恨的常情。
如果僅僅是形式上的打打殺殺,李安怎么會累得一年恢復不過元氣來?關鍵是要賦予電影更深刻的內涵更長久的回味,這份功力,是導演“劍氣”的厚積薄發,用一次,傷筋動骨。
聽采訪過李安的朋友說,李是個沉悶的人,說一句話要想半天,還經常詞不達意,頗叫人失望。這就對了,敏于行的人,一般都訥于言,他把他的“言”都寄托在角色和對白中去了,只有那些無法在電影中透徹表達自己的導演才會絮絮叨叨,比如《荊苛刺秦王》之后的陳凱歌和《英雄》之后的張藝謀。而李安,則更像《喜宴》中深沉而寬容的“父親”,只有在離開美國的前一刻,才會對一直以英文來遮掩自己同性戀取向的兒子說:“我也懂英文?!币痪湓?,震得人心顫。
一個過于敏感細膩的人是很容易累的,他太忠實于自己的內心。去好萊塢發展,對李安來說是機會也是壓力。在繁瑣的與制片人、監制、發行商的斗爭之外,好萊塢能給一個華人導演的機會近似于恩賜?!毒G巨人》有多少李安的堅持與妥協?其中的甘苦豈是刻薄的影評人所能猜透。
如果這一刻的李安覺得休息是最迫切的需要,我們應該祝福他。我不認為李安會從此息影,電影已經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稍做停頓,我更愿意相信,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菜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