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主唱Mick Jagger從來都不僅僅是一位搖滾歌星,他其實更像是一位波希米亞藝術家,也就是美國人常說的反對理想主義的民謠歌手。跟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不同,Mick Jagger的音樂啟蒙并不是通過貓王Elvis Presley,他不羈的作風也跟他擁有多少財產有關,而更多的是他逃避現實的手段,其他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成員也是這樣。
“像他這樣的窮孩子除了唱搖滾還能干什么?”這就是在60年代風起云涌的各種運動中,The Rolling Stones樂隊作出的選擇,它同時也是那個時代所有的年輕人的共同道路,北京的一支搖滾樂隊鮑家街43號樂隊也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借用過這句名言。有趣的是,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在創作這首歌的時候,他們并不是什么窮人,而且從來都不是。這支樂隊中只有兩位成員出身于工人階級,一位是貝司手Bill Wyman,他是個泥匠的兒子,鼓手Charlie Watts的父親則是一個卡車司機。但即使他們兩人在加入樂隊以前,也已經有了固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樂隊其他的三位成員,就算在生活最艱難的歲月里,也能保持苦行的本色,主音吉他手Keith Richards由于不屑于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營造的溫文而雅的環境中,而是自甘貧困。另外一個吉他手Brain Jones來自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個航空工程師,Brain Jones在離開貴族學校之后就四處游蕩。Mick Jagger的父親是位相當著名的教育家,在1963年樂隊成立后,他也放棄了到倫敦金融學校進修的機會。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常被理解成工人階級的代表,而這事實上是個曲解。工人階級中沒有誰更像Elvis Presley和The Beatles那樣,熱愛搖滾至少是因為它能改變生活,他們對美好生活渴求的推動力是與音樂的創造力無法割舍的。
要給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定性是相當不容易的,他們為了音樂放棄一切的動機是如此的單純,但他們對名利的追逐又是如此的赤裸裸,特別是Mick Jagger對金錢的迷戀以及Brain Jones不怎么樣的名聲,他們顯然不是那么純真和崇高,他們有的只是野心勃勃。Andrew L Oldham,這個人從1963年春天開始接受聘用,成為樂隊形象設計的顧問。受到他的影響,The Rolling Stones樂隊也選擇了比較粗俗的形象,他們刻意用桀驁不馴來對抗倫敦當時中產階級的文質彬彬。他們的所作所為無時無刻都在流露著晚輩對前人不怎么禮貌的譏笑,這就是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所謂的青年文化。在音樂風格上,樂隊用節奏布魯斯所帶來的鄉村氣息作為整體的基礎,事實證明這對他們來說是個成功的捷徑。毫無疑問,Mick Jagger、Keith Richards、Brain Jones都對黑人音樂懷有無比的熱情,但這種音樂和傳統的英國流行音樂相比顯得十分粗糙和怪異,然而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就是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Brain Jones崇敬Elmore James,Keith Richards迷戀Chuck Berry,Charlie Watts喜歡爵士樂,而Mick Jagger更是一個善變的人,他說:“我一方面是純粹的布魯斯愛好者,一方面又非常的希望商業化,但我們一直都對這個抱以小心謹慎的態度。”
Mick Jagger所講的至少可以說明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對藝術的敏銳嗅覺從來不會因為商業利益的刺激而變的麻木遲鈍,他們也確實是60年代中期英國流行音樂的象征。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在英國的第一首熱門單曲雖然是翻唱The Beatles的作品,但他們獨特的風格已經開始針對當時所謂的英國風格的節奏布魯斯理論了,同時他們也開始認真地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在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早期的創作風格上,他們吸收了Buddy Holly的流行元素,同時也收斂了自己波希米亞式的放蕩傾向,開始去迎合傳統的流行音樂審美觀念。
The Rolling Stones樂隊顯然十分看重自己音樂作品的質量,這和他們喜歡的Chuck Berry的想法一樣,他們的音樂是快節奏和生硬的,其中布魯斯的成分受到了嚴格的控制,音色尖銳而清晰,既帶著強大的攻擊力又不顯得過分,表現出聲音品質的最佳狀態。如果說吉他和鼓決定了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音樂風格基礎,那Mick Jagger嗓音的融入和放肆的肢體語言就讓樂隊與眾不同。Mick Jagger經常喜歡用明亮而活潑的音色,就像是從他張大的出奇的嘴里不經意滑出的絕妙的音符。他對音樂的處理不但感性,而且始終把諷刺和興奮絞在一起。
盡管Mick Jagger的演唱很難歸類,但他的聲音是那種典型的爆發類型,充滿火力又容易疲倦,人們對他這種狂燥不安有靈活純真的情緒贊賞有加,Mick Jagger喜歡黑人音樂中的自然思想,這也是他激昂情緒的動力和源泉。可以說他所追求的正是他原先所不具備的,他從根本上接受了與自己風格格格不入的Sam Cooke的唱法,雖然沉醉其中但卻不是特別肯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至少他在心底還有這樣矛盾的想法。Mick Jagger還相信距離感,他讓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沖破了重重的困難,同時又徘徊于嘲諷和神秘之間,把搖滾樂的現代主義思想表現的淋漓盡致。The Rolling Stones樂隊也正因為如此贏得了無數歌迷的擁護。因為在朋克音樂還沒產生的時候,沒有任何一支搖滾樂隊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完整的解釋搖滾精神。但與此同時,他們的音樂風格也更容易讓人們懷疑,導致他們不象樂觀陽光的The Beatles一樣,能始終受到歡迎,甚至遜色于Led Zepplin樂隊。但無論如何,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搖滾音樂在帶來快樂的同時,還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便有了《Let It Bleed》和《Beggar’s Banquet》這樣毫無顧忌的歌曲。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英國人都毫無顧忌,但Mick Jagger更關心的還是他的音樂思想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此他甚至不惜和白人文化背道而馳,他用極端個人的方式表演歌曲,跨越了種族的界限,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種真正原始的激情,是一種自我發泄。
對搖滾樂迷來說,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風格完全區別于The Beatles,他們所呈現的是種怪異的風格,并發展了節奏布魯斯音樂中的神秘主義傾向。
1964年,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第一張專輯《The Rolling Stones》發行后,他們在搖滾樂壇的地位僅次于The Beatles,甚至他們比The Amimals和The Kinks還受歡迎。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取得如此巨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Andrew L Oldham把他們幾個不羈的性格塑造的獨一無二,另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廣播電視的發展,使得眾多的歌迷更加注意搖滾明星們的視覺效應,而不去考慮他們的創作思想。最后,流行文化和資本經濟也刺激著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和同時代的其他音樂家去創造一種過去從未有過的文化模式。
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所代表的波希米亞式音樂的興起自有其堅實的社會背景。二戰結束后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人們漸漸成為工作之余的享樂主義者,追求自我實現,而此時的流行音樂也在激動人心地感知著,體現出它無窮的創造力,結果不僅使流行音樂本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且將更廣泛的人群帶到嬉皮文化中來,最終成為一種跨越階級的社會現象。對正處在這個群體中的青年人來說,就是他們日益濃厚的享樂主義觀念造就了流行文化,而搖滾樂就是這種文化最完美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就是搖滾樂,相比之下,同時代其他著名的樂隊,比如The Who、Grateful Dead等等,無論從個性化還是社會影響力,都要稍遜一籌。
從1964年開始,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藝術風格漸漸成熟發展,他們的前兩張專輯非常優秀,而在第三張專輯中達到了他們的第一個高峰,接下來的《Out Of Our Heads》和《Between The Buttons》是兩張很好的過度性專輯,之后的《Beggar’s Banquet》也可以說是搖滾樂中的杰作。以后他們每張專輯的音樂總能保持豐富的多樣性。Brain Jones把一些充滿神秘感的樂器帶到了樂隊的演奏中,比如印度的民族樂器等,Charlie Watts則將大量的爵士鼓手法融入搖滾樂,Bill Wyman的貝司技巧扎實穩定,加上Keith Richards粗獷的吉他演奏,使整個樂隊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錄音制作過程中。
1967年秋天,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宣布解雇Andrew L Oldham,因為他當時的形象設計已經跟不上樂隊的發展要求,樂隊開始變的更加成熟完美。他們可以隨意調整奔放的旋律,使其既溫暖又充滿熱情。這時Mick Jagger在表演時更加自由地把生命投入到音樂氛圍中,他用充滿智慧的語言把相似的主題處理的截然不同,對保守的音樂意識的挑戰也開始毫無顧忌地沖擊,揭露下層社會的偽善和墮落成了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嗜好。
從社會角度看,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波希米亞式的叛逆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傳統的道德觀念和文化,也不是工人階級對抗資產階級的武器。性和毒品也一度讓他們陷入困境。受到吸毒事件的影響,樂隊1966年到1969年的美國巡演被迫取消,但這一點都沒有損害他們的形象,反而讓他們增加了一些神秘感。1969年7月3日,Brain Jones淹死在自己家的游泳池中,不久,樂隊找來Mick Taylor接替他空出來的位置,那年11月,他們開始作了沉寂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巡演。
要貼切地給The Rolling Stones樂隊下個定義非常困難,總之,他們是除了理想主義者之外的任何類型的人,但他們也不是沒有缺陷,他們的弱點就是總是把自己當成局外人,他們在1971年4月推出的《Sticky Fingers》把高雅和卑鄙很好地統一起來。1972年的《Exile On Main Street》是他們在美國巡演的路上創作完成的,Mick Jagger在這次巡演中像是重新煥發了青春,而實際上他也開始受到了歲月的困擾。總的看來,這個時期的The Rolling Stones樂隊又再一次達到了顛峰狀態,展現了他們多姿多彩的音樂生涯。接下來的《Coat’s Head Soup》和《It’s Only Rock N Roll》則是純粹的非英雄主義作品。
在70年代中期進行的巡演中,樂隊的風格經歷了幾次的反復,1972年樂隊的表演風格趨向溫和,Mick Taylor也一直跟隨樂隊參加演出,Mick Jagger開始低調處理他的狂野形象。1975年Mick Taylor離開后,Mick Jagger才又恢復了以前的夸張表演,盡管樂隊其他成員的默契合作為樂隊注入了新的活力,但The Rolling Stones樂隊整體的實力開始下降,到1976年《Black And Blue》發行時,這種牽強的感覺更加強烈,直到他們1978年的巡演時才有了明顯的改善,尤其是Mick Jagger在作品中嘗試著加入些新鮮的元素,當年的《Some Girls》又讓樂隊找到了意氣風發的感覺,這歸功于樂隊反樸歸真的朋克感覺和運用自如的舞曲元素,人們也因此不再把他們當成是一支過時的搖滾樂隊,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藝術水準達到了新的高峰,爐火純青的表演讓歌迷深深陶醉。
近20年來,樂隊的專輯水準起伏較大。1989年的Steel Wheels巡演及隨后推出的同名專輯讓樂隊散發出新的活力。后來樂隊加入CBS唱片公司,但樂隊的財務狀況開始出現困難,樂隊成員開始各自發展。Mick Jagger創作的許多作品既缺乏音樂上的創新,在商業上的成績也不是很理想。但同時Keith Richards開始擺脫了毒品的困擾,他發展的成績要比Mick Jagger出色,所以人們常說Mick Jagger只是The Rolling Stones樂隊的大腦,而Keith Richards才是他們真正的靈魂。90年代,樂隊成員飄忽不定,偶爾聚在一起,也只發行了《Voodoo Lounge》、《Bridges To Babylon》等成績一般的唱片。跨過2000年,這支經典的搖滾樂隊似乎重新找到了感覺,精選輯《Forty Licks》銷量驚人,而他們也開始進行全世界范圍內的大規模巡演,4月初,樂隊將第一次來到中國進行演出活動。
The Rolling Stones,曾經定義了一個時代,一種風云莫測的音樂潮流,40年后依然不肯靜止。雖然經歷了無數風雨,但卻傲然挺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滾石不苔。(來源: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