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百年劇院:
百年劇院首度訪華
莫斯科契訶夫藝術劇院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劇院之一,是表演藝術劃時代的分水嶺。作為該劇院奠基人,俄國最負盛名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畢生的心血投入到這所劇院中,他通過導演契訶夫的作品確立了自己的戲劇體系。他主張戲劇藝術要真實地反映“人的精神生活”,要做到在“體驗基礎上的再體現”。
遺憾的是,劇院自1898年以來,還從未在中國進行過演出。劇院在5月舉行的首次訪華演出將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現最正宗的現實主義戲劇的風貌。
《海鷗》是最親的接觸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當代代表是原莫斯科藝術劇院總導演葉弗列莫夫。1991年,他來到中國為北京人藝排演了契訶夫的名劇《海鷗》,是轟動一時的戲劇界盛事。這也是莫斯科藝術劇院與中國最親近的一次接觸。
《小市民》:
與《海燕》同年誕生
《小市民》與《海燕》誕生于同一年。1901年的俄國正處于大革命前夕,高爾基敏銳地洞察到在動蕩生活中的人們的內心沖突和對社會不確定性的惶惑,描寫了一個家庭里父子兩代人的沖突,揭露了資產階級保守派與自由主義者的矛盾。
《小市民》是一部反映小市民階層與無產階級思想沖突的現實主義戲劇,揭示了兩種對立的生活態度。小市民別斯謝苗諾夫害怕現實中的任何變動,竭力維持他的寧靜安逸的無聊生活。他的兒子彼得曾經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但被學校開除后十分懊悔。他雖然討厭父親因循保守的清規戒律,但實質上仍是一個追求個人安逸、害怕革命的小市民。而別斯謝苗諾夫的養子、火車司機尼爾則是不同于小市民的、對自己有清晰認識的新人,他認為生活充滿著自己掌握的樂趣,并且要按照自己的理想來建設生活。
高爾基借劇中人之口指出,這些小市民的生活態度是由他們缺乏精神追求所決定的,他們脫離勞動,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沼,無益于社會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他的這樣一句話或許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要緊的是我喜歡生活!人能活在世上——這就是天大的樂趣??!”
首演時劇場像戰場
《小市民》的深刻意義早在莫斯科契訶夫藝術劇院首映時就為人所知了。沙皇政府害怕這出反映了新力量和新思想的作品驚醒沉睡中的俄國人,對劇本做了嚴格審查和修改。而當1902年10月,被審查過的劇本彩排和上演的前幾天,劇場里也像戰場,戒備森嚴,如臨大敵。劇場的工作人員由身穿便服的憲兵警察來代替,可謂是戲劇史上的一大奇觀。在莫斯科觀眾看完戲后群情激蕩,高呼:“打倒大公爵!”1903年在別洛斯多克演出時,更是激發了觀眾的示威游行,可見《小市民》對于人性、對于社會深刻的教育鼓動力量。
相關鏈接
焦大師曾排過高爾基的《底層》
高爾基不僅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小說和散文,也創作了大量的戲劇作品。高爾基的劇本創作大體集中于3個時期:1901年到1906年的第1次是俄國革命時期,主要作品有《小市民》《底層》《避暑客》《太陽的孩子們》《野蠻人》和《敵人》?!缎∈忻瘛分械哪釥柺歉郀柣髌分械谝粋€自覺地為爭取自身解放而斗爭的先進無產者的形象,他的出現標志著高爾基在表現新人的藝術探索中進入了新的階段;第二個時期是在俄國革命失敗后的反動年代,主要作品有《怪人》《瓦薩·日烈茲諾娃》《偽金幣》等。在這些劇本中,作家斥責資產階級和沙皇政府鎮壓人民的暴行,揭露由于他們仇視人民而導致的道德墮落、心靈空虛以及對革命的恐懼心理;十月革命后,高爾基的戲劇創作達到第三個旺盛時期。這個時期的優秀劇本有《耶戈爾·布雷喬夫》等。
在中國,很多觀眾對于高爾基的戲劇作品并不是十分了解,1947年,戲劇大師焦菊隱將中國兩位著名劇作家柯靈、師陀根據高爾基的戲劇《底層》改編的劇本《夜店》搬上了中國舞臺。(記者:王菲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