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繩,藍藍的天,一眼望不到邊際,隨風婆娑的甘蔗田,這是多么安逸的一幅風景畫啊。但當你在這茂密的甘蔗田中信步駐足之時,你可想到在這平和的土壤之下,“當年戰爭死者的遺骨依然是尸骨未寒”。這句話促成了昭和42年寺島尚彥《甘蔗田之歌》的發表,也最終促成了2004年TBS特別單元劇《甘蔗田之歌》的面世。
在影片中,甘蔗田充當了推動影片情節前進的重要背景烘托:正是在那郁郁蔥蔥的甘蔗田里,已經步入老年的幸一小女兒向自己的外孫女引出了當年家族的悲歡離合;正是在甘蔗田中揮灑下的辛勤汗水,幸一夫婦搭建起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正是在甘蔗田小路的追逐嬉戲中,幸一家的長子抱得美人歸;甚至在殘酷戰火燃至家園之后,也是甘蔗田見證了幸一小女兒的出生,以及一家人最終的生離死別。甘蔗樹那茂密筆挺的身姿,就是幸一一家樂觀向上的精神;甘蔗樹那面對臺風襲來至死不愿折腰的信念,更是幸一一家和戰爭災難頑強抗爭的寫照。
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東寶公司曾經出品了一部同樣是描述沖繩之戰的《血戰沖繩島》,在這部影片中,戰爭責任的反省被減少到了最低程度,更多展示地是日本守軍和平民所謂的悲壯“玉碎”。和這部鼓吹“軍國魂”的準右翼影片相比,《甘蔗田之歌》可以說更直接、更明確地表達了日本民眾反戰的態度:幸一的兒媳在得知自己丈夫在所羅門群島戰死之后,敢于悲憤地在課堂上對孩子們說“戰爭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這種在當時無異于叛國的言論;搭救幸一家二女兒的日本軍官會為了阻止平民組成的自衛軍白白去送死,也會說出“戰爭不屬于你們,趕快回家去吧,不要去送死”這種有悖于“舉國玉碎”精神的話。
當然,影片中最煽情、也最催人淚下的,就是幸一大兒媳被捕之前對自己年幼小姑說的那句話:“如果見到美國人,你就對他們說,do you kill me?”要知道,當年為了阻止沖繩平民向美軍投降,日本軍國主義開動一切宣傳工具,聲稱美國兵都是燒殺奸淫的惡魔,同樣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和外界溝通渠道的沖繩民眾自然相信了政府的謊言。最后,全副武裝的美軍包圍了幸一妻子女兒所在的山洞,要求洞中人出來投降,否則就將被視為敵方作戰人員而面臨火焰噴射器的攻擊。但受到蠱惑的居民誰都不敢出去送死,最后還是幸一妻子,在強烈的求生念頭下帶著兩個孩子走出了山洞。面對著美軍黑洞洞的槍口,小女孩戰戰兢兢、哽咽著對美軍軍官說:“Do you kill me?”在稚嫩的童聲面前,一切卑鄙的謊言都煙消云散。
說到演員陣容,《甘蔗田之歌》也堪稱是群英薈萃,除了由著名演員明石家秋刀魚和黑木瞳扮演幸一夫婦之外,出演主要角色的還有仲間由紀惠、阪口憲二、上戶彩、小田切讓等明星,他們出色的表演給影片增色不少。
如果說《甘蔗田之歌》有什么缺點的話,那就是影片為了展現反戰的主題,而刻意留下了不少不必要出現的巧合和戲劇沖突。比如說上戶彩扮演的幸一家二女兒,在沖繩之戰中她成為了日軍戰地醫院的一名學生護士,結果日軍戰敗之際,所有護士都跳崖“玉碎”,但導演卻安排她活了下來,讓她和母親妹妹等人在美軍拘留營中重逢,還“碰巧”從好心的美國大兵身上拿回了了陣亡父親的照相機。雖然這種經歷千辛萬苦后的重逢更能讓觀眾感到一絲安慰和希望,但如果讓她和其它護士們一起遇難,我想,對于披露戰爭販子罪惡的效果將更為明顯。
附:《甘蔗田之歌》歌詞
看似平靜
如同綠色波浪般隨風律動的廣闊甘蔗田
記憶著一段共同的悲傷歷史
那一天
夏日的艷陽照耀在這片綠海之上
戰爭卻渡海而至
在我出生之前
于槍林炮雨之中
父親
遇難死了
多年后的今天
在一樣的夏日艷陽下
我夢見了從未見過面的父親
在夢中
他
擁抱了我
風兒吹
風兒吹
風兒吹拂在這一片遼闊的綠海
是多么的安詳啊
希望這片甘蔗田可以永遠如此平靜下去(菊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