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管弦樂團(資料圖片)
環球在線消息:28日晚,香港管弦樂團與鋼琴家伊高·羅馬合作在香港大會堂演出了“莫扎特與貝多芬”專場音樂會,紀念莫扎特誕辰250周年,并展示古曲音樂由十八世紀到浪漫時期風格演進的歷程。
在當晚的音樂會上,香港管弦樂團在荷蘭指揮家杰·范瑞韋頓指揮下,演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第三十五交響曲、C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及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令聽眾領略到這兩座古曲音樂高峰的不同風光。
樂團演奏的莫扎特D大調第三十五交響曲,一開頭樂隊便英姿颯爽地各展其長:圓號彈性跳動,單簧管與木管在弦樂的漂流中吟唱短句,小提琴保持著張力領進。隨后樂曲舞蹈般的躍動,歡歌絮語欲揚又抑,往復不斷,走向熱烈、果決、豪邁的終章。
鋼琴家伊高·羅馬演奏的C大調第二十五鋼琴協奏曲,風格連貫流暢、如行云流水,落鍵即激活音響,形成樂隊效果。這一效果又復合于全體樂隊的宏闊效果之中,顯得層次格外豐富。無論其演奏主旋律,還是接應水晶般圓號、輕風般弦樂,或是以雄壯和弦應和巴松、單簧管的變奏,都顯出與樂隊天衣無縫般融合,共同編織出典雅樂章。
樂團演奏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尤其顯出整體功力。“命運”主旨一再出現,予人“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雄壯前進的姿態昂然而起。其后的樂章,皆以大提琴波流如訴的引子,帶起全樂隊以大江奔流之勢、保持持續不絕的動力,沖向高昂凱旋的高潮。
貝多芬交響樂典范帶來的震撼與莫扎特的典雅風格形成鮮明對比,讓人感受到古曲音樂發生的變化。
杰·范瑞韋頓的指揮律動來自心靈對音樂的感應,動作來自心靈的傳導,顯得空靈輕盈,舉重若輕,演繹出酣暢淋漓的音樂效果。(記者:劉志杰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