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環球在線消息:記者昨天從深圳市藝術學校獲悉,美國時間4月27日晚公布了第十一屆“美國南密蘇里州國際鋼琴比賽”的最后成績,深圳藝術學校高中一年級學生薛嘯秋獲得少年組第一名。據了解,李云迪曾在1998年舉行的第七屆此項比賽中榮獲第三名。
南密蘇里國際鋼琴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屬中型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評委是來自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專家。昨天,深圳藝術學院老師電話聯系了仍在美國的薛嘯秋同學,獲知本次比賽選手經選拔有來自美國的科蒂斯、茱利亞等頂級音樂學院的學生,還有中國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以及其他國家的選手共35人參賽。
薛嘯秋參加的是少年組(18歲以下)的比賽,這個組別共有14人參賽,最后有5名選手進入決賽,進入決賽的5名選手都是獲過4個以上獎項的鋼琴尖子。當薛嘯秋同學的演奏結束后,場上響起熱烈的歡呼聲。來自俄羅斯的評委主席盛贊“薛嘯秋能成為未來的鋼琴家”,評委們也一致認為他的音色與眾不同,樂感棒極了,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薛嘯秋師從深圳藝術學校教授但昭義,他的獲獎為深圳鋼琴教育和建設“鋼琴之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璇 來源:新華網)
友情聯接:“鋼琴冠軍老師”但昭義解讀藝術
6月11日19:20,《閩南周末》協辦的“但昭義教授獲獎學生鋼琴演奏音樂會”即將開始。泉州影劇院后臺休息處,但昭義教授正等待著學生左章和薛嘯秋的演出開場。對于記者“見縫插針”的采訪要求,工作人員面露難色,坐在一邊的但教授卻很和藹地做了個手勢,示意記者坐到沙發上聊。距離演出的時間不多了,短短十幾分鐘的訪談中,但老師的“大家風范”還是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
關于泉州觀眾
但教授此次來泉的行程安排非常緊湊,由于6月10日在廈門剛剛舉辦過一場演奏會,11日晚泉州的音樂會結束后又要趕回廈門,因此除了當日下午的講學之外,幾乎沒有時間與觀眾進行更多的交流。但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廈門和泉州觀眾的熱情感到很滿意。“很多小朋友跟著家長一起來的,都很有次序、很有禮貌。泉州是文化底蘊很深厚的一座城市,在這里看到人們對藝術的熱情,是很讓人欣慰的事情。”
關于天才
眾所周知,鋼琴才子李云迪是但昭義教授的學生。李云迪成功的因素是先天的優勢還是后天的努力?很多琴童的家長對此都比較好奇。但教授說:“這個問題和其他所有的問題一樣,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愛因斯坦說過,天才就是一分智慧加上九十九分勤奮。所以后天的努力和天分同樣重要,少一樣都很難成功。另外我還想增加一點,就是運氣。在國外,人們在祝福別人的時候,說得更多的是‘祝你好運’,而不是‘祝你成功’,因為他們很明白機遇對一個人的重要。現在學琴的人是遇上了好時代,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哪有現在這樣的環境。我相信被淹沒的天才比被發現的天才要多得多。所以我鼓勵大家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時候,還要盡自己所能抓住一切機會。”
關于鋼琴
素質教育的時代,很多孩子學習“十八般本領”,多是因為“家長要求”,而非自身興趣。許多學琴的孩子其實是在家長的“高壓”下一級一級地考級過關,拿一紙證書。但教授認為這樣的舉動其實是錯誤的。“當然我們不是說他不對,而是說,家長不應該把成名成家作為培養孩子學琴的目的。一個孩子朝什么方向發展,可以引導他,但不能強迫他。我認為學琴的真正目的在于陶冶情操,在于通過鋼琴了解音樂,鋼琴只是達到音樂這門藝術殿堂的一種媒介而已。很多小朋友從小學琴,但真正走到底的并不多。我認為這并不重要,若干年以后你考上了大學,或者做了其他的人生選擇,你可以忘記鋼琴,但是那個時候你已經融入了音樂,有了鑒賞的能力,這樣就值得了。在學習音樂這個方面,任何形式都只是為了達到最終的——懂得音樂。”
關于近況
但教授目前可謂已經“桃李遍天下”,對于手下高徒層出的他而言,許多學琴的學生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指導。但教授表示,因為精力有限,自己現在更側重于講學,主要是帶鋼琴老師。因為他現在的心愿是能普及鋼琴教育,在社會上營造出更好的學習和接受鋼琴這門高雅藝術的氛圍。(來源:泉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