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友友
環球在線消息:從今年6月1日到明年9月底,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將帶領亞洲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相會于芝加哥。這是馬友友創辦的“絲路計劃”首次駐足一城,對于這個計劃,馬友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發現共同的歷史”。
“絲路計劃”不僅是藝術上的事
馬友友創立的“絲路計劃”,借“絲綢之路”之名溝通亞洲民樂與西洋音樂在當代的交流。由馬友友擔任藝術總監,召集了20多國的60多位音樂家一起創作、排練。平時他們大多分成小團體演出,少時只有四五人,多時可達25人。自2000年7月在美國首次聚會以來,“絲路計劃”已到過歐洲、亞洲和美洲,并先后推出了三張唱片。2001年,馬友友曾在北京演示該計劃。
此次活動是“絲路計劃”首次在一個城市舉行為期一年的藝術季。“絲路計劃”邀請了一群來自中國、蒙古、韓國、伊朗、土耳其等國家的作曲家,創作了一批帶有絲綢之路傳統的音樂。同時西方古典作曲家拉威爾、德彪西、巴托克等人的作品也會在藝術季期間演出,這幾位西方作曲家都受到過亞洲文化的影響。
馬友友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到,“絲路計劃”不僅是藝術上的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發現共同的歷史,全世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跟‘絲路’有淵源,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也給我們想像未來世界是什么模樣提供了平臺”。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馬友友表示:“把各國人們連在一起,在今天比在任何時候都更必要”。
芝加哥交響樂團獻出整年時間
在“絲路計劃”期間,芝加哥將有250多項計劃待展開,6月26日舉行的馬友友音樂會,觀眾一律免費入場。屆時曾15次獲格萊美獎的馬友友,將連同“絲路計劃合奏團”演出包含各國特色的音樂。該藝術季將在2007年9月30日結束。6月1日的開幕儀式“絲路計劃綠洲篇”,將包括音樂、戲劇、舞蹈以及視覺藝術等多種樣式。
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將把自己這一年全面“貢獻”給“絲路計劃”。從今年9月開始,樂團會上演包括主題為《梁祝》的中國歌劇等,馬友友屆時會與樂團合作。芝加哥的眾多畫廊也將配合“絲路計劃”主題,舉辦一系列從中國唐代雕塑到絲綢服飾的展覽。(記者:張璐詩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