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他的音樂并不為感動你
“我們不可能再重新走回到莫扎特的世界里,跟莫扎特的音樂完全融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只能是癡人說夢而已。”作家肖復興說:“有人說他窮,他一生沒有任何的積蓄,欠了一屁股賬;有人說他富,只是愛揮霍,不知道節約,他的妻子更不知道節約,幫著他一起揮霍。這個歷史,作為我們來講,都不是很了解,應當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論外界傳言如何,肖復興認為,在莫扎特的音樂里,看不到一貧如洗的悲哀和抱怨。“在莫扎特的音樂里,我們看到的只是那種非常動聽的音樂,非常美麗的音符和旋律。莫扎特的音樂并不是為了讓你感動,他是讓你愉悅。”
趙季平薩爾斯堡遍地莫扎特
作曲家趙季平透露,他前年去了薩爾斯堡,當時就是沖著莫扎特去的。“搞古典音樂的人,去了解莫扎特就像是對古典音樂的一種朝圣。薩爾斯堡有山有水,非常漂亮,人文景觀也非常好,這么神奇的地方,才出了這么神奇的莫扎特。”趙季平說,在薩爾斯堡,你看到任何東西都跟莫扎特有關,小到巧克力的造型,大到很多室外音樂演出,都是莫扎特。“他的作品就是一種天才的象征,如果有天分不勤奮的話,也不行,而莫扎特就是到這個世界上作曲來了。”
艾未未他的生命燃燒了幾百年
著名建筑師、設計師艾未未說,因為他從小在新疆長大,成年之后在電影學院才接觸到古典音樂,所以莫扎特的音樂對他來說,是“華麗”與“感性”。艾未未認為:“那些被稱為天才的人,無論是音樂家,還是畫家,他們生前對死亡有著特殊的困惑、迷戀。我覺得像莫扎特、凡高等很多藝術家,因為盡情使用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經驗或者他的一生熱量燃燒的品質,相當于別人的幾輩子。我還聽說他有一個很怪的異稟,他能夠一天放一百多個屁,這是真事。”
外國音樂家他比貝多芬多產
柏林愛樂樂團藝術總監西蒙.拉特爵士說,第一次看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讓他終生難忘。“當時,我大概只有11或12歲,在利物浦的一家劇院里。我仍然記得那次演出的每一個細節,甚至是舞臺是什么顏色。大概就是在那一時刻讓我意識到,我的一生將離不開劇院。”
倫敦大學的教授羅伯特.列文說:“貝多芬寫了一部歌劇,莫扎特寫了20部;貝多芬寫了5首鋼琴協奏曲,莫扎特寫了23首,還有4個手抄本練習;莫扎特的手稿在30年中大概收集到23000頁,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在30年中復制出這23000頁音樂。”指揮家丹尼爾.巴倫伯依姆認為,即使在莫扎特最復雜的樂章中,還是能感受到音樂是那么自然地在發展,仿佛天生就是那樣的。(記者|黃笑宇|發自北京 來源:新聞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