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些弱勢群體由于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差,不會使用包括網絡技術在內的新信息渠道,造成無法與其他人共享信息和先進知識。這些信息落差、信息不對稱都沒有體現社會的公平性,出現了信息和知識流向的兩個極端。而信息和知識又是創造財富的源泉,知識阻斷必然導致貧富分化問題,從而危害各地區共同繁榮的前景。日益擴大的“數字鴻溝”正在加劇人類在信息時代新的貧富差距。
第三,由于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過快,人們不得不拼命學習新的知識。有些人會因擔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最后出現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等癥狀,甚至會產生厭學厭世情緒,這說明一部分人對信息產生了恐懼。
對策
那么,有沒有避免和減少信息焦慮綜合征危害的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專家指出,在信息焦慮綜合征發病初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也不用擔心它會快速轉發為精神疾病。
現在的關鍵是,需要全社會都來認識到信息焦慮綜合征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對人類的傷害。雖說信息焦慮綜合征在初始期可以通過心理手段或強制手段進行治療,可一旦當它發展到精神上的障礙,那時通過自己心理調節或求助于心理醫生已沒有多大意義,恐怕要經過更嚴酷艱難的治療才可能挽救患病者。
當您仔細看過以上內容,并對信息焦慮綜合征及其癥狀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假如您認為自己已經出現信息焦慮綜合征的初始癥狀,您除了遵照醫囑吃一些藥物外,還應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的工作、生活有規律,比如每天限制接觸媒體的時間及數量,每天保證9小時睡眠時間,要大量飲用冰糖水,晚上堅持鍛煉15分鐘,減少娛樂,嚴禁飲酒。當然,嚴重者應立即咨詢心理醫生。
信息社會里,我們更需要重視的就是自己的心理健康!
編輯:楊鑫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