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好想談戀愛》VS《欲望都市》
模仿對象:這部獲得電視艾美獎的美國電視劇,美國老姑娘們掀起的出格的單身生活和前衛的時裝潮流影響了眾多的中國大齡女青年。在我們苦苦掙扎要努力嫁個好人家時,《欲望都市》卻將大齡單身變成了一種時尚,大齡單身女們不但可以享受自己辛勤工作帶來的豐厚的物質生活,還可以信馬由韁地周旋于形形色色的男人之間。
中國制造:由蔣雯麗、那英、梁靜和羅海瓊主演的《好想好想談戀愛》就是《欲望都市》的中國版。
口碑對比:這部戲播出后,立刻引起了觀眾們的熱烈反響,雖然有人說好,有人罵。但應該說,《好想好想談戀愛》是一個不錯的探索和嘗試。遺憾的是,我們的女主角不是溫良的母親就是單純的小丫頭,全然沒有美國《欲望都市》里女人們的狂野和灑脫;贊助的服裝只是普通的中檔品牌,服裝搭配效果平平,甚至還趕不上西單明珠里的美眉。再說這劇情,每個女人碰到的都是離了婚對感情不負責的男人,相當千篇一律。
《家有兒女》VS《成長的煩惱》
模仿對象:美國家庭劇《成長的煩惱》改變了很多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劇中孩子成長中各式各樣的問題和那對美國父母風趣幽默的教育方式至今仍令我們回味無窮。
中國制造:2004年,由喜劇明星宋丹丹領銜主演的《家有兒女》在電視臺播放。主創人員介紹說,該劇就是受到美國《成長的煩惱》的啟發拍攝的中國版《成長的煩惱》。《家有兒女》以一個再婚家庭為背景,講述了后爸后媽如何教育他們三個孩子的故事。
口碑對比:美國版《成長的煩惱》從孩子們一出生一直拍攝到他們長大成人,集合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很多問題還折射出對社會與時代的反思。但中國的《家有兒女》將更多的情節放在再婚家庭的融合上,缺乏了《成長的煩惱》中家庭問題的典型性。而兩劇中的小演員的演技顯然也是無法相提并論。可能是受到不同表演教學方法的影響,美國小演員的表演十分自然,角色與他們本人渾然一體,而中國小演員身上就顯得有幾分做作。很多觀眾反映,1980年代的國產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比《家有兒女》要生動有趣多了。
《非常24小時》VS《24小時》
模仿對象:《24小時》是一部轟動世界的美國電視劇,由于緊張的情節和對電視劇結構的創新,該劇第一季一經推出,就成為競相模仿的對象。《非常24小時》、《七日》、《危情24小時》、《24小時警事》、《29天半》等應運而生。
中國制造:《非常24小時》講述了一個科幻故事,說是在21世紀的一年中,北京的科幻迷們意外地將國家時間中心的鐘撥快了3分鐘,他們由此在24小時中引發了一系列的意外。
而由任泉主演的《危情24小時》則將故事情節設為反恐,講述了男主角妻子被歹徒綁架,男主角在24小時內發生的反恐故事。
口碑對比:遺憾的是,諸多中國版“24小時”,沒有一部取得過巨大的成功。不少網友甚至痛斥中國導演拙劣的拷貝手法:情節照搬美國的,劇情沒有任何創意,演員表演不盡如人意,這三點軟肋讓眾多的中國版“24小時”成為觀眾的笑柄。
編輯:富文佳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