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愛情會有“七年之癢”,對電影的熱愛會不會呢?如同舞照跳馬照跑,“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賞”于年初照常啟動。經過內地、香港、臺灣等地評委初評,第一輪入圍名單已于今日揭曉。
作為國內首個將內地和港臺公映之華語影片全部納入視界的電影獎項,本屆評選依然秉承“銳意進取,深度開掘”的精神,力圖為電影文化架筑一個獨立健康、視野開闊的平臺,促成電影評論與電影制作及傳播的良好互動。與上屆入圍名單出爐的過程一樣,本屆組委會分赴廣州、北京、上海、香港、臺北五地,舉行初評評審會,評委面對面討論,填寫選票并當場統計結果,得出內地、香港、臺灣三份提名名單。
這是2007年的年初,五城氣候多有不同:香港潮熱,上海微涼,北京冰寒。輾轉其間,各地評委一同對2006年的華語電影進行回眸與品評,別有一番熱情充盈心頭。
入圍名單看仔細:提名的都有分量
演員獎項
鞏俐入圍最無疑義
“她是重量級的,沒有辦法把她淘汰掉。”回歸華語影壇的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賣力演出,贏得內地、港臺評委的一致稱贊,是最無疑義的影后人選。《三峽好人》中的趙濤則被內地、香港評委看好;已憑《我們倆》奪得東京電影節影后、金雞影后的人藝話劇演員金雅琴也獲得一些內地評委的支持,以年過八旬的高齡躋身影后角逐。
最佳男主角提名方面,比較顯眼的當屬《瘋狂的石頭》的主演郭濤。剛剛憑《霍元甲》獲得平生第一個影帝頭銜(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影帝)的李連杰,再度受到香港區評委的力撐。內地區的提名中還包括富大龍(《天狗》)、韓三明(《三峽好人》),臺灣區的影帝提名則全是港片明星,包括黃秋生(《放·逐》)、金城武(《傷城》)、杜汶澤(《伊莎貝拉》)等人。
最佳男配角一獎的提名在廣州、上海等地的內地區評委中爭議不少,焦點在于要不要給參與《瘋狂的石頭》演出的劉樺、黃渤等人一個“團體獎”。香港區評委則對于這一獎項交出白卷。女配角方面,在《茉莉花開》中分飾數角的陳沖受到內地、香港區評委的肯定;原是常住云南村寨的民族干部的楊亞寧在《馬背上的法庭》中的表演樸實自然,成為內地區評委力薦的對象。
最佳新演員方面,憑《我們倆》初登銀幕的宮哲被內地及臺灣評委甚為看好;以《盛夏光年》雙雙入圍第43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提名的臺灣演員張睿家和張孝全,再度被臺灣區評委雙雙點名。
導演及影片獎項
群雄逐鹿廝殺熱鬧
誰是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各地評委各有說法。去年各有佳作奉獻的賈樟柯、杜琪峰、寧浩、譚家明、馬儷文等人均有份入圍,《瘋狂的石頭》、《三峽好人》、《我們倆》、《放·逐》、《黑社會以和為貴》等片也沒有懸念地出現在提名名單當中,此番廝殺必定熱鬧。
“嚴格來說,其實就只有一個:杜琪峰。”香港區評委舒琪說。在該區的討論中,評委對于杜琪峰去年的表現表示肯定,稱其把《放·逐》這樣一部黑幫片拍出西部片味道。最為激烈的爭論則集中在老將譚家明身上。一些評委表示其重出江湖之作《父子》令人失望。不過,評委羅卡表示,單就導演功夫,尤其是場面和演員的處理而言,譚家明都有高分,“美學上的成就怎樣,是可以爭論的。你喜歡的話,那就是譚家明的風格;你不喜歡的話,那就是他的弱點。”
內地區的討論并無太多爭議,賈樟柯、寧浩、馬儷文的入圍均在意料之中;臺灣區方面對杜琪峰情有獨鐘,他分別以《放·逐》、《黑社會以和為貴》入圍最佳導演獎項。
最佳新導演方面,內地評委評出寧浩、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劉杰(《馬背上的法庭》);香港區只有一個提名:吳彥祖;因執導“亞洲新星導”作品《人魚朵朵》為人熟知的李蕓嬋則在臺灣區提名中出現。
編劇獎項
“石頭”、“天王”受肯定
編劇獎項方面,去年大熱的《瘋狂的石頭》,其劇本也為評委所稱道。香港區評委何思穎表示,類似的諷刺喜劇每一個時代都會有,《瘋狂的石頭》的劇本抓到了這個時代的感覺。林弈華則表示,該片“每隔幾分鐘就有新的東西出來,像一個chinese
box(中國盒子,一層套一層,一個盒里套了四、五個盒子——編者)編劇的心思用得很多。”吳彥祖初試啼聲的《四大天王》也受到港臺評委的青睞。香港區評委舒琪認為,現在的華語電影,對劇本創作的自我要求已經降低到不合格的地位,而《四大天王》是去年華語電影中為數不多的一部回應香港現實的電影。
另外,內地區的提名還包括王朔(《夢想照進現實》)、賈樟柯(《三峽好人》),臺灣區提名還包括游乃海、葉天成(《黑社會以和為貴》)和蘇照彬(《詭絲》)。
評審內幕聽清楚:這些精彩別錯過
雖然不同文化背景必然帶來觀照電影的不同角度,但在2006年的華語電影中,電影《瘋狂的石頭》、導演杜琪峰仍受到多數評委的肯定,在各地初評中,均未引起過多爭議,順利過關。吳彥祖初執導筒拍攝的《四大天王》因為針砭時弊,為香港電影吹來新風,算得去年華語電影的一個小驚喜,也受到諸多贊譽。更多的爭論則集中在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譚家明的《父子》身上。
賈樟柯打敗賈樟柯?
賈樟柯過往的成就似乎成為此次入圍的障礙——多數反方意見認為,與賈樟柯前幾部作品比,《三峽好人》沒有更為強大的感染力,“質感大于情感,他聰明地切入三峽題材,但沒有還原到讓我們感動的層面”(衛西諦語)。支持的意見則認為,“電影就是導演對中國現實的思考,用以前舊的美學觀來看,它就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相當現實主義”(鈄江明語);賈樟柯的劇本非常扎實,“中國的導演按他這樣的水準是非常少的,敘事上有很大的劇作構思”(程青松語)。不過,上海區評委毛尖表示,猶豫很久還是會提名賈樟柯和《三峽好人》,“導演和影片應該具備一種風格,而賈樟柯的風格又沒有老去,還是很有前途。”相比而言,寧瀛的《無窮動》全軍覆沒,也令人大跌眼鏡。
譚家明的技術與美學之爭
香港區對于譚家明《父子》的爭論可算針鋒相對。舒琪對《父子》所謂的現實性提出質疑,“為什么一定要放在大馬呢?第一這種情況不可能在現在的香港發生,似乎可以在過去的年代發生,所以他只能把這部戲擺在一個預計會落后一點的東方國家,但這對馬來西亞是不是公平呢?”他認為這是一個導演的缺失,“這是譚家明沒有辦法回應的一個現實,他拍這部戲的素材是完全沒有升級過的,所以沒有辦法,逼著要去大馬。”林弈華則表示《父子》最大的生硬之處是在剪輯,“導演安排演員去表達那些情緒,卻被剪輯破壞得很厲害”。
但是單志文卻對《父子》很是稱道,“譚家明建構了一個他自己覺得很完美的世界,他不只是運用了資源,還豐富了自己的世界。”羅卡則認為譚家明的技術層面很周到,至于美學層面是否招人喜歡,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覺得他現在對現實、對生命、對人的距離比以前都好了一點。”他認為《父子》應當受到肯定。
古今英雄大戰
《霍元甲》票房大收之余,評委看出個中新意。評委林弈華表示,香港已經拍了很多動作片,很難取得新的發展,但《霍元甲》運用人物傳記的方式,讓觀眾重新看到習武人的驕傲,文戲比所有動作好看,“它把其中‘痛定思痛’的感覺寫得很真實,我覺得有趣的地方是它暗地里和香港整個社會的經歷有相近的地方,也通過這個重新思考自己為什么而生存。”舒琪則表示,《霍元甲》的劇本太過于天真和老土,但他稱對電影的好感也是因為李連杰的角色“有承擔”,這在今天的華語影壇來說很難得。
去年也有數部黑幫題材電影亮相。香港評委認為《臥虎》和《天行者》無論是創意還是類型上,都有其價值所在,但對比杜琪峰的作品仍有差距,“杜琪峰有能力把《放·逐》這樣一個黑幫片拍成一部西部片,又或者把一部西部片的類型套入黑幫片里面,有這個創作能力的人,是絕無僅有的”,香港評委舒琪這樣說。
《靜靜的嘛呢石》公映過嗎?
《靜靜的嘛呢石》于去年6月1日至7日,每天六場,在青海省西寧市人民劇院公開售票放映,符合傳媒獎參評規則。
提名名單怎么看?
右手邊的完整提名名單中,每個獎項都有內地、香港、臺灣三組提名,每組提名由空缺至三個不等。像《瘋狂的石頭》這樣在內地和香港都公映過并在兩地評審中都進入提名的電影,就說明它可以跨越地域的局限,獲得一片叫好。不管職業還是非職業,能把戲演好就是好演員楊亞寧、宮哲、韓三明這些非職業演員算是本色演出,還是具備表演天分?他們的入圍對于職業演員來說,公平不公平?去年從《馬背上的法庭》、《我們倆》、《三峽好人》中殺出的一干非職業演員讓內地評委猶豫不決。不過一些評委認為,不管其背景如何,提名還是應當拿具體作品中的表現說話。最終,韓三明入圍男主角,宮哲入圍最佳新人,楊亞寧則入圍最佳女配角和新人兩獎。
名不見經傳的職業演員富大龍因主演《天狗》成為內地評審中殺出的一匹黑馬,被認為具有一種中國男演員所缺乏的正氣,“富大龍的表演在現在中國電影中非常罕見,沒有強烈的東西炫耀,但流露出來的善良很感人。”
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賞初審結果
初審評委名單(按姓名音序排列)
內地部分
廣州:鈄江明、甘小二、郭江濤、李云波、虞曉毅
上海:戴樂、毛尖、王曉光、衛西諦、吳淳、小昆、妖靈妖、葉航、尹大為、張一謀
北京:表江、程青松、關雅荻、胡續冬、賈超二、李宏宇、張棟、張勇
臺灣部分
蔡國榮、黃香瑤、老嘉華、梁良、林文琪、貧窮男、王瑋、王曉祥、張文雄
香港部分
何思穎、林奕華、羅卡、單志文、舒琪
編輯:富文佳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