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曾獲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學校合唱團的真人版——法國里昂圣馬可童聲合唱團的小演員們將展開其亞洲巡回演唱會,并于4月6日和7日首次訪穗,舉辦《放牛班的春天》音樂會。記者采訪音樂界人士時,不僅得到了對于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音樂的解讀,甚至這些專家們還指出,有研究報告表明,參加合唱團的孩子在學習和人際關系處理上都非常優秀,存在著音樂“十名效應”之說。
音樂改變人生:由叛逆到關愛
對合唱和音樂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漆平老師分析了《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人物性格和音樂的關聯。他說影片中唯一沒有參加合唱團的孟丹,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孩子,他發出的聲音雜亂無章、低沉、沒有韻律和美感,與他的行為相吻合。而莫朗是一個有著“天使面孔”的男孩,他內心憂郁但有協調性,是一個尋求生命存在意義的男孩,他發出的聲音高飄、非常具有穿透力,能打動人心。可見通過聲音能表現一個人內在的感受。
對于影片的音樂,漆平也做出了分析和解讀,他說影片中石池學校這些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努力下成立的合唱團,他們一開始唱的歌:“我們卡在石池底,不得不認命,我們卡在石池底,生生世世!”配合極不默契,節奏感也不強,但他們終于可以抒發情感了,他們通過音樂宣泄了憤怒;而最后那首拉姆的《黑夜》——“黑夜啊,為大地帶來神秘,迷人的恬靜,你的影子,多么動人,你發出樂韻,唱出希望,你把一切帶入夢境,世上有什么事物,比夢境更旖旎,世上有什么真理,比希望更甜美。”唱出了生命的意義,合唱的和諧帶來了孩子們內心的和諧。
音樂帶動學習:孩子們全是前十名
漆平還提到,國外有一個研究報告顯示,經過對參加各種合唱團的孩子做了20年的追蹤,發現這些孩子的學習在班上大多是前十名,就是“十名效應”之說。而且他們成年后不論人際關系、事業生活等方面都比較有成就,適應能力強,生活豐富多彩,身心比較健康。
此外,記者從廣州市少年宮常務副主任、廣州音樂教育委員會秘書長謝妙瓊處獲悉,此次法國里昂圣馬可童聲合唱團在廣州的演出,是由廣州市對外友好協會主辦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動。由于里昂和廣州是友好城市,而廣州的合唱在全國也處于領先地位,在國內和國際都獲過不少獎項,因此,音樂會上里昂圣馬可童聲合唱團的小演員們除演唱電影中的音樂《風箏》、《在路上》、《回憶》等最感人的歌曲之外,還特地安排了他們與廣州市少年宮合唱團合唱兩首曲目,一首是法國歌曲《爸爸的花園》,另一首則是中國歌曲《茉莉花》。屆時,還將安排圣馬可合唱團到廣州一所小學,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謝妙瓊還說,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公映后,曾一度帶動了法國合唱事業的蒸蒸日上,導致了數十萬人加入到合唱的隊伍中。此次法國里昂圣馬可童聲合唱團的到來,對廣州的合唱事業,相信也會是一個大的促進和帶動。
(編輯:王奕 來源:廣州日報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