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多”與“三無”
濟州島僅有韓國總國土的1.84%,面積不過1845平方公里。然而,就在這個小小的島上,綠樹與雪山同在,瀑布與峰巒交疊,春花與秋實呼應。久遠的歷史伴隨著東方式的思維,體現出東亞文化最本質的屬性。濟州島差不多就是東亞的一個濃縮,它把東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精髓都袖珍地聚在一處了。“三多”、“三無”概括了濟州風土和人文的特色。
“三多”即風多、石多、女人多。島在大海的環抱之中,風多是當然的事,況且濟州島位于季節風的風口上,刮風的感覺自然更明顯些;至于石頭多,是因為島上的耕地原來都是石子地,石頭就成了唾手可得的建筑材料,濟州島石頭多是出了名的,蓋房子、砌圍墻都是就地取材,用當地盛產的玄武巖。加上眼睛凸凸、鼻子大大、表情嚴肅的石雕像多爾哈魯邦,習慣被稱為石頭老公公的守護神,構成了濟州島傳統的民俗風格。
當地人說是海洋保護了濟州,歷史被繼承到了今天。女人多則不太好理解,韓國人的解釋是,由于女人非常勤勞,無論是田間還是漁場,總是能看到她們勞作的身影,因而女人在人們的視覺里就顯得很多。“三無”指的是無乞丐、無小偷、無大門。人民勤勞善良,造就了質樸純補的民風民情——無乞丐、無小偷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三無”的境界讓人感受著一個純凈的濟州,一個富足而淳樸的桃源之地,難怪韓國人稱濟州為“神的休息處”。
對于濟州人來說,位于濟州島北部的濟州市的三姓穴就是他們的圣地。蔥綠的草地上,三個坑洞呈“品”字形排列著,傳說這就是當年三位神人破土而出的地方。每年4月10日和10月10日,人們都要聚集在此,舉行春秋祭奠儀式,緬懷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