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詹姆斯頓基金會《中國簡報》1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推行軟實力,世界認可嗎? 長期以來,中國專注于打造硬實力,尤其是經濟和軍事實力。近些年來,北京日益認識到軟實力的價值。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在全球發起了前所未有的軟實力行動。
觀察人士傾向于高估北京為提升軟實力而做出的努力,并夸大其對美國的不利影響。另一些人指出中國軟實力行動的局限性和所面臨的挑戰,認為其效果目前尚不明朗。實際情況介于這兩種評估之間。
就國家運用軟實力而言,或許可從兩個角度加以考察:“外向”和“內向”,即向國外投射軟實力或充當“磁鐵”角色,吸引外國人到來。傳統上,“中央王國”在軟實力方面主要是后者,中國歷代王朝習慣于歡迎外國客人的朝拜。中國在吸引和懾服外國客人方面有著幾千年的豐富實踐。而且,該國擁有大量像長城、故宮這樣的“文化資本”。內向型軟實力的運用相對容易,因為中國的“文化偶像”已經享譽全球,無需另外的修飾或資金投入。即便像基辛格和布熱津斯基這樣的硬實力政治老手有時也為中國奇跡所傾倒。
解放軍也比從前更積極地運用軟實力外交。輿論焦點通常都集中在軍隊互訪以及雙邊和多邊軍事演習上。不過,還有其他新做法,包括每年請外國官員參加中國國防大學的課程活動。解放軍現在也積極舉辦旨在向外界投射中國軟實力的國際研討會。
中國發現外向型軟實力的威力是在后冷戰時代。隨著蘇聯的終結,世界由擁有軟硬實力占絕對優勢的唯一超級大國主宰,中國認識到向外積極投射軟實力的重要性。近幾年,北京有意在亞洲、歐洲和北美之外的地方開展貿易、投資和外交。全世界都喜愛中國的大熊貓,北京多年來一直以租借方式向國外輸出這種動物。大熊貓除了帶給中國可觀的收入外,也充當了中國軟實力投射的有力載體。
中國一向人才輩出,北京歷來將這筆人力資本視為珍寶加以保護,不使其外流。不過,近來這種狀況發生了變化,尤其在體育領域。中國如今擁有世界級的運動員,北京愿意向國外輸出體育精英,其中最有名氣的無疑是NBA球星姚明。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開始發表內容涵蓋人權、民主等廣泛主題的一系列白皮書,向國際社會投射了一個更自信、更開放、更透明的國家形象。
中國為提升軟實力而做出的努力取得成功了嗎?可以說,北京在這方面已取得長足進展,盡管它還比不上美國風行世界的軟實力。對世界各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中國持正面看法。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推行軟實力的做法獲得了成功——盡管這項努力還在進行中。(作者安德魯·斯科貝爾,汪析譯)(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