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多里奧廣場公園是華人區的標志性建筑,周圍聚集了600多家華商。


米蘭華人街風波過后前途未卜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意大利華僑華人界,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引起全世界范圍的關注:先是3月初,羅馬地區出動稅務、海關和警方反黑調查局組成的搜查隊,對華商進行地毯式搜查,數千萬歐元的貨物被警方查扣,致使羅馬華人商業區陷入困境與恐慌之中,多家華人商店被迫關門。4月12日,意大利米蘭北城華人區一華人女子因一張停車罰單與警察發生爭執并遭到警察毆打,事件引發當地華人強烈抗議,隨后演變成華人與警察之間的沖突,防暴警察趕到現場,雙方發生了肢體沖突,多名華人受傷。僑界曾醞釀舉行大規模游行示威,后來在各方面調停下,雙方經和談漸漸平息。但“樹欲靜而風不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僑界的生存隱憂并沒有隨著風波的平息而消失,而是越來越提到關系生存的議事日程上來了。如何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這已經成為旅意華商無法回避的問題。
勞作方式帶來輝煌后的隱患
意大利共和國地處歐亞非大陸交匯之處,地中海之濱。在歷史上是多種民族和多種文化交融的重要場地,也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中國人在馬可·波羅時代已經與意大利人開展了雙向文化交流。后來由于各種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意交流時斷時續。上個世紀初,少數中國浙江勞工在一戰后從法國流落到意大利,才開始譜寫現代中國人在意大利的移民史,才開始了中國人與意大利人面對面的人際和文化的交流。從1900年至1980年的80年間,中國移民在意大利的分布還是很分散,人數很少,生存艱難。據統計,旅居意大利的華僑華人主要以浙江青田、文成、瑞安三縣農民為主。但據《文成縣志》記載,1948年,該縣旅居意大利的華僑共120人。大規模的移民還是中國實行開放以后,特別是1987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意大利5次非法移民合法化后,才使在意的中國僑民人數猛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意大利有中國僑民20-30萬人,分布在米蘭、佛羅倫薩、羅馬、都靈、波羅尼亞、拿波里等各個城市。可以說在意大利各個工業區,都可以找到華商聚集區。
和其它地方的華商一樣,意大利華商出國前的職業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出國后的職業先以小商小販為主,發展到后來以小制衣業、制包業、小百貨批發零售業、餐館業為主,現在已涉及到保險、金融、房地產、流通等多種行業。華人的發展也延續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