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福建省惠安縣崇武鎮一個叫西沙灣的海灘邊,有一座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廟”的解放軍“烈士廟”,里面供奉著27位解放軍烈士塑像。
這是一座專門為犧牲軍人而建造的廟宇。
開國上將葉飛聽說此事,揮筆題詞,并激動地說:“人民有情!”
每天清晨,當東方海平線上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71歲的新加坡歸國女華僑曾恨,就會準時來到“烈士廟”,敬獻清茶一杯,寄托綿長久遠的思念。
戰士壯烈,惠女虔誠——“我要為解放軍建一座廟!”
“那天,西沙灣的海灘上,倒下好多解放軍戰士。”伴隨不遠處大海潮起潮落的波濤聲,兩鬢斑白的曾恨激動地向記者講述那個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里發生的悲壯故事。
1949年9月17日,13歲的曾恨在西沙灣海灘邊番薯地里,幫助母親拔著草。
“我們是新加坡華僑。幾年前,為躲避戰亂,我和媽媽回到家鄉崇武。”曾恨回憶,當時日本人占領了新加坡,她的幾個兄妹都被炸死了。
藍天、白云、碧波、銀灘,曾恨和母親勞作的身影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
突然,飛機的轟鳴聲驚醒了這對母女。
“國民黨的飛機來轟炸了。”曾恨說,驚惶失措的媽媽想拽著她跑,“可是,我被嚇呆了,蹲在原地大哭。”
曾恨被震暈了!
“醒來后,我感覺身子被重重的東西壓住了,全身都是血。”曾恨回憶說,“鮮血染紅了海灘。我第一感覺是可能活不了啦。”
曾恨卻毫發無損!
“壓住我的是3位解放軍戰士,血都是他們的,他們犧牲了。”曾恨回憶起50多年前一段生死經歷,依然淚流滿面:“有5位解放軍戰士趕來救我,另2位死在了半路上。”
那一天,為搶救崇武百姓,27位解放軍戰士獻出年輕生命。
當年,解放戰爭已接近尾聲,駐扎崇武的是葉飛率領的解放軍官兵。他們剛解放福州、泉州,準備南下追擊國民黨軍隊。
“那天,母親對我說,‘你的命是解放軍給的,你應該用一生一世來報答解放軍。’”曾恨說。
此后每年9月17日,都被曾恨看作另一個生日。
安息在西沙灣的英烈,受到崇武人民的敬仰。烈士墓旁,母女倆和鄉親們,搭建了一間小屋,屋里安放著“廿七英烈靈位”的牌位。
崇武自古有奉祀為民捐軀英雄的習俗。明朝,戚繼光率部在此與倭寇激戰,部分陣亡將士就葬在西沙灣海灘旁,村民為他們建一座“湖寮宮”。小屋就在“湖寮宮”旁。
母女倆天天到小屋祭奠英烈,風雨無阻。
“時間越久,我對救命恩人的思念就越深。”曾恨說,“有一天,我和母親商定,將來條件好了,我要為解放軍建一座廟!”
后來,曾恨用泥土塑一尊解放軍像。她把母親的梳妝盒改成一個神龕,把泥像放入神龕,供奉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