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多的收費站讓過往司機苦不堪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全世界收費公路共有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占全世界70%。交通部規定40公里設一收費站,而有些地方政府規定,高等級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設1個收費站。同時,收費公路還衍生出一系列腐敗問題。轉讓、收費,一系列過程的暗箱操作,直接導致收費公路大量成為地方政府和一些利益集團謀利的工具。
對于收費公路的壟斷霸道,大多數公眾其實早就是感同身受。然而,“世界70%收費公路在中國”這一事實,還是讓我們驚詫于收費公路背后隱藏的貪欲和無恥。當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設一個收費站時,當收費公路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牟利的工具時,當帶著濃厚公共屬性的公路已被徹底拋棄“公益”二字時,這實在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恥辱。
具有公共屬性的公共產品被權力裹挾,進而形成壟斷時,通常會對公共利益帶來一定的傷害,收費公路同樣如此。前不久,四川新聞網一篇“億元巨款修繞行公路,新都被迫強行突圍”的新聞報道,就是一個很好例證。因為收費公路,四川新都不但很多個體深受其害,對億元巨款修成的收費公路敬而遠之,而且,新都的投資環境也因收費公路而“嚴重惡化”。
其實,被權力裹挾的收費公路對公共利益的傷害只是一個方面,占全世界70%的收費公路,更對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作為一項基礎設施,公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公路使用成本越低,越能最大限度降低社會經濟系統運行成本,提高其經濟收益,而這也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民間諺語的本質所在,也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將公路作為一項公共產品大力發展的深層原因。在這一點上,有識之士早就指出,遍布全國設卡收費的高價公路,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最大“攔路虎”,并大聲疾呼,應盡快恢復公路作為公共產品的本來面目。
全世界70%收費公路在中國,是一種恥辱,更是一種警示。而中國收費公路究竟路向何方?這也應成為當下人們積極探討的一個民生問題。對此,有論者也曾提出諸如“規范公路收費先要破除政府私利”、“將公路收費納入政府審計”、“給每一條收費公路立個倒計時牌”等制度設計和治理思維,而前段時間北京市出臺的《北京市公路條例》,規定收費公路收費期滿應當按照規定拆除收費設施停止收費,并由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等,都是突圍“全世界70%收費公路在中國”的積極努力和有益嘗試。不過,在所有舉措之中,相關政府部門下定決心打破利益集團格局,破除公路收費壟斷,徹底鏟除其中的腐敗行為,或許才是還中國公路公共面目的真正舉措。(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