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學發展觀
十七大報告摘要: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科學發展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逼”出來的,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向何處去的系統回答。就其實踐淵源來說,它是對我們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歷史進程的科學總結;就其思想淵源來說,它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就其科學內涵來說,它是從回答發展問題入手,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就其精神實質來說,它是要實現各項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既是對現代化建設前途命運的深思熟慮,又能夠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活力;就其重大意義來說,它在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上,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因而與其一脈相承。
代表熱議: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剛代表:十七大報告深刻闡釋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非常及時,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伊利企業和農戶、環境之間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共榮的良性循環。
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兼黨委書記沈文榮代表:這幾年沙鋼著力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改變人們對冶金企業“能耗污染大戶”的傳統印象。
四、四位一體
十七大報告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這正是我們黨對于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重要標志。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兩位一體,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再到今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始終與我國生產力水平的大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伴隨。
代表熱議: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代表:十七大報告把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明確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設任務。研究型大學要主動進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培養引進一流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五、和諧
十七大報告摘要: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專家解讀: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賀福:和諧思想深藏于中華文明的寶庫之中,體現了我們的民族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歷史背景和具體要求,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的根本要求完全一致。這一重大戰略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相伴隨,又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體現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大特征。
代表熱議:遼寧省遼陽市委書記孫遠良代表:過去有了錢就上項目、搞基本建設,現在遼陽每年新增財力都用到解決人民群眾基本生活上,多做“雪中送炭”,少搞“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