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程靜披露“嫦娥一號”發射細節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嫦娥一號”明日(10月24日)進行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總工程師程靜昨日(10月2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火箭發射前,最后離開發射平臺的是上面的操作人員。他們要在發射前15分鐘撤離。
發射評審,先要過五關
據程靜介紹,目前,經過各個環節的大量工作,應該說““嫦娥一號””發射沒有令人擔心的問題。萬一出問題,可能是在氣象上。發射衛星時,最怕的是遇到雷電。目前,在發射這一塊,通過所有技術人員的努力,應該不存在令人擔心的問題。
記者昨日(10月22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門口看到,大批專家趕赴發射中心,聚集在一起做燃料加注前的評審工作。評審的標準是“5條航天標準”,分別是定位準確(找到故障的準確位置)、故障復現(能創造一定條件,讓故障再次重現)、機理清楚(搞清楚故障原因)、舉一反三(從一個部位的故障,要看其他設備上同型號部件,是否有同類故障)、措施有效(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
準備
24日晨6時進入倒計時12小時
程靜介紹,火箭已進入發射區,已結束了綜合檢查的測試工作。目前,火箭已經進入了發射加注階段。
“常規燃料在10月23日加注,需要6個小時才能完成加注”,程靜昨日介紹,一般來說,火箭在發射前的36個小時開始加注常規燃料。
火箭燃料加注前,技術人員要對其進行全面的“體檢”——功能檢查。個別系統還要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查”。“體檢”合格后,才能加注常規燃料。10月24日凌晨6時,火箭發射進入倒計時12小時程序。這時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火箭發射前的功能檢查。
隨后,火箭進入8小時倒計時程序。這一時段就只剩下一些輔助工作要做。
精細
加注液氫液氧,一粒米能量可引發爆炸
在火箭發射7小時前,技術人員開始為火箭加注液氧,在火箭發射前5個半小時前開始加注液氫。
“液氫液氧加到一定的位置后,技術人員還要不停地補加,要保證液面不致下降,一直保持到發射前”,程靜說,這是因為液氫液氧的溫度極低、極易揮發,要保持一定量的話,就需要不停地補加。
程靜介紹,加注液氫液氧是一個險象環生的過程。因為超低溫的燃料在空氣中揮發到一定的程度時,有可能導致爆炸。“比如說,液氫揮發后,在空氣中積聚到一定的濃度后就會爆炸”。為形象地說明危險的程度,程靜打比方說:“一粒米從一米高的地方掉到地上所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液氫!”由于技術難度較高,目前我國三大發射基地中,只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具備低溫加注能力。程靜總工程師說:“細心的人還會發現,火箭加注燃料之后,最明顯的是與火箭連接的部位(連接器)上,會看到因低溫而產生的結霜,嚴重時還會結冰。”由于火箭結冰會導致發射失敗,因此工作人員會一直噴射氣體把霜從火箭上吹下來。為避免爆炸,工作人員噴射的是氦氣等惰性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