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發射探月衛星的運載火箭。


等待發射探月衛星的運載火箭。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今天上午8點30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舉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任務情況介紹會。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透露,在繞月一年后,如燃料充足,嫦娥一號將更低距離探測月球。
火箭按載人標準設計
趙小津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具備3種能力,因為要對月球進行探測,衛星本體要對準月球定向;衛星的太陽帆板需要接收太陽能,所以要對日定向;衛星拍攝的月球三維畫面要傳輸給地球,所以還要對地球定向。這比以往的衛星多了對月定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國首次使用了紫外線敏感器監測和控制衛星。
他介紹,嫦娥一號運載火箭的選擇比以往的級別高,它的運載能力是按照載人航天飛船的標準來設計的,并且還采用了其他運載火箭的經驗,采取了可靠性更強的技術。
有望更近距離探測
趙小津介紹,在衛星的選擇方面,選擇的衛星平臺是最可靠的平臺。它在繞月飛行一年后,如果衛星還有燃料就開始變軌,從200公里變成110公里,以便更近探測月球。
我國正研制新火箭
航空集團宇航部部長趙小津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和以往我國研制的人造衛星有很大不同。以往的衛星叫人造地球衛星,因為嫦娥一號衛星要飛到月球,就叫做月球衛星。人造地球衛星最遠的軌道有8萬公里,而嫦娥一號月球衛星的軌道有38萬公里。
趙小津介紹,將衛星發送到月球,從大的方面講,有兩種辦法:一是通過火箭直接送到地月軌道,這需要大噸位的運載火箭,我國目前不具備這個能力。他說,目前,我國正在研制“長征5號”大噸位運載火箭,能夠實現上述要求,目前“長征5號”正在進行方案的設計,發射場選擇在海南。
趙小津介紹,針對目前的現狀,我國采取了第二種方法,即通過繞地球軌道以及自身的重力,進行變軌進入地月軌道。
(編輯:王晶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