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飛天”號月球探測器

日本:已經邁出登月第一步
日本對月球探索的興趣由來已久,但是在過去幾十年中,由于在技術、研究活動統籌方面出現的問題,日本的探月計劃始終磕磕絆絆,未能順利實施。
1996年,日本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計劃,預計投資260多億美元,在之后的30年之內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氧和能源生產廠以及月球天文臺等。
2005年1月,日本宇航開發機構重新公布了未來20年的太空開發遠景草案,主要規劃就是建立無人月球基地、通過國際合作開展載人航天活動以及建設作為小行星探測中轉站的太空港灣等。2007年升空的“月亮女神”是日本第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它的成功發射終于幫助日本在登月之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時間表:
·2012年-2015年:發射“月亮女神2號”,目標實現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
·2017年:發射月亮女神X號
·2010年-2020年:建立日本月球天文臺
·2020年前:派宇航員登陸月球
·2025年:著手在月球表面建立探測基地
印度:在爭議聲中邁向月球
印度太空探索機構于2001年出臺了第一份探月計劃報告并在2003年獲得了政府的批準,啟動“月球初航1號”計劃。如今,印度的探月計劃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2008年,它將成為除歐盟外,在俄羅斯(前蘇聯)、美國、日本和中國后第5個對月球進行探索的國家。
根據印度的預算,“月球初航1號”探月計劃耗資僅為8860萬美元,是各國探月計劃中預算最少的。但是在印度國內,仍有科學家提出質疑。他們認為,為了成功完成這樣一個探月計劃,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可能不得不發射其他幾個探測器作為鋪墊,這樣加起來的總耗資將不斷增加。
時間表:
?2008年:發射“月球初航1”號”。
主要任務是制作高清晰的月球地圖,并對月球兩極是否存在水進行初步探索。此外,該探月器還將搜集月球表面礦物質和化學物質的有關數據。
·2014年:發射載人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載人航天。
載人航天器重達3噸,可載2名宇航員,在升空16分鐘后與火箭分離,進入距地球400公里的環地軌道,初次飛行時間可能為1天。
·2016年:發射“月球初航2號”
印度與俄羅斯合作開發的“月球初航2號”將于2016年發射。這輛輪式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搜集月巖和土壤標本,進行化學分析,并將數據傳回探測器。“月球初航2號”的重量為30至100公斤,將在月球上行進數月。
·2020年:將印度宇航員送上月球,實現載人登月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