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你好!你好!”我在剛果首都布拉柴維爾市的街上剛溜達了10分鐘,這時一群玩球的小孩停下來向我打招呼。在非洲,白人通常聽到的是“哈羅,先生”或“嗨,白鬼”等,但這些孩子顯然掌握了更多問候語。他們用中文喊“你好”,接著繼續玩游戲。對他們來說,所有外國人都是中國人。
在布拉柴維爾,所有新東西都來自中國:體育場、機場、電視機、道路、公寓樓、仿冒的耐克鞋、電話機甚至壯陽藥。漫步于這個位于西非的貧窮首都,訪客會以為他身處在中國人的地盤上。
沒人比克勞德·尼希盧這位剛果建設和住房部長更了解中國在剛果的影響。事實上,中國人在布拉柴維爾建造了超過1000個單元的住宅,全由尼希盧設計。夜幕降臨時,我與部長在建筑工地的住處見面,外面中國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打開了聚光燈,以便能繼續在腳手架上攪拌水泥和敲敲打打。
“你看過他們怎么干活嗎?”尼希盧興高采烈地說,“他們為我們修建了馬桑巴·代巴體育場,還有外交部辦公大樓、電視公司總部。現在他們在英布魯造水壩,把布拉柴維爾市的整個排水系統重新改造了,為我們建了一座機場。他們將要修建從黑角到布拉柴維爾的公路,他們在為我們造公寓樓,他們將要在河畔修一個游樂園,所有這些都已經定下了。這是雙贏!你們西方太糟糕,中國人棒極了。”
自2000年到2007年,中非貿易額從100億美元猛增至700億美元,中國現在已經超過英國和法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非洲第二大貿易伙伴。到2010年,中國很可能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對于中國人和非洲人來說,這種伙伴關系是“雙贏”:中國獲得了國內工業繁榮所需的石油、銅、鈾、鈷和木材,而非洲最終看到了急需的道路、學校和其他攸關發展的關鍵設施的建成。大多數分析家認為這只是開始。中國擁有可靠的基礎技術和動員數千人到任何地方工地的能力,以及龐大外匯儲備,因而中國有機會在非洲擔任重要角色。為什么不會呢?中國人已在國內創造了真正的經濟奇跡,因而更有資格在世界其他國家造就相同的繁榮奇跡。(來源: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