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最佳績效刺客:曹沫
曹沫,魯國人氏,以力大勇敢著稱。魯公對他很欣賞,任命他為將軍,同齊國交戰。未料三戰皆敗,魯公心怯,趕緊商議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責怪曹沫,仍用他為將。
齊桓公答應和魯在柯地會盟。正當魯公與桓公即將達成屈辱協議之時,曹沫手執匕首沖上前去,劫持了齊桓公。桓公左右恐傷到主公,不敢動作。桓公問:“你想怎樣?”曹沫說:“齊強魯弱,您恃強凌弱太過分了。大王您認為該怎么辦呢?”桓公被迫答應盡數歸還侵奪魯國的土地。得到承諾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辭令如故。桓公惱羞成怒,想毀約食言,被管仲勸止。于是,不費吹灰之力,曹沫三戰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數歸還。
曹沫以其忠誠勇氣和不爛之舌,既要回了土地,又保全了性命,可謂績效顯著。
六、最佳謀略刺客:侯贏、朱亥
侯嬴,戰國時期魏國人。最初為看守城門的一個保安,直到七十歲才被信陵君奉為上賓。朱亥,殺豬專業戶,是位奇人,隱于市井之間。此2人為協助信陵君救趙,起到了關鍵作用。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公元前257年,秦王派大軍圍攻趙國,趙國危在旦夕,派信使來魏國求援,魏國便派晉鄙率十萬大軍前去增援。秦王知道消息后,開始威脅魏王。魏王害怕了,急命走到中途的晉鄙停止前進。信陵君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幾次促請魏王堅持出兵救趙,魏王就是按兵不動。信陵君不愿坐以待斃,就自已籌集了車馬,帶著門客們前去援趙。經過城門的時候,侯嬴把他止住,面授機宜:公子切勿魯莽行事,我有妙計一策。信陵君依計而行,從魏王的寵姬那里竊來了虎符,把朱亥帶著到晉鄙那里奪取兵權,朱亥同志當場把不聽調遣的晉鄙一鐵錘錘死。于是信陵君順利奪取了兵權,指揮大軍前往救趙,終于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整個計劃環環相扣,縝密有序,是一個絕佳的策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