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很高興,我們回家嘍!”美國海軍四星上將蒂莫西·基廷,興奮地來到了夏威夷,出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此前,他剛剛如釋重負地脫下美軍北方司令部的軍裝。北方司令部負責美國本土安全,基廷作為司令,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盯著天空,尋找可疑飛行物,并要決定是否將其擊落,類似的棘手問題已經“折磨”了他3年之久。但是,這種解脫是暫時的,因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擔子也不輕。
·“很高興,現在回家了”
3月27日下午,夏威夷美國太平洋司令部駐地,司令部的全體官員,等候在史密斯兵營外,迎接新上司的到來。
一頭銀發、身著海軍制服的基廷和妻子走下車,滿臉笑容地享受著下屬們送來的熱烈掌聲。同迎候人群打過招呼后,他扭頭看了一眼妻子:“20余年前,我們曾在這里安家;當年我們為什么要離開這里呢?這里微風輕拂,氣候宜人,沒有理由離開如此美妙的地方呀!我非常高興現在又回家了!”
不過,軍事專家說,基廷的“家”早已發生了巨變。20余年前,大西洋才是美國重兵布防的地方。但現在,太平洋成了美軍的“前沿陣地”,因為這里集中了幾乎所有“棘手”的問題,如朝鮮半島核問題、臺海問題、中東問題、東南亞地區反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對峙等。
基廷能帶領30萬美軍,自如地應對太平洋地區的復雜局面嗎?
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曾說,57歲的基廷“擁有和杜立德一樣的精神——絕對的自信和對他人的信任。”杜立德是二戰時的美國空軍將領,1942年4月18日率領轟炸機編隊首次空襲日本東京。他駕駛B-25型轟炸機,低空掠過日本上空,日本人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炸彈就落了下去。這次空襲沉重打擊了日本,大大鼓舞了美軍的士氣。杜立德從此聲名遠播。
基廷就是在偶像杜立德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1950年,基廷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城。他的朋友透露,在很小的時候,基廷就被“杜立德空襲日本”的故事深深吸引,“他發誓有一天也要駕機飛到日本上空”。
1971年,基廷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被分配到“馬森”號戰艦上服役。其間,他考取了海軍飛行員資格證,并得以進入第82艦載機聯隊,成為一名海軍航空兵。不久,他踏上“尼米茲”號航母,到地中海服役。
“現在回想起來,仍有些后怕。”基廷每次提起上世紀70年代末那次在地中海上空的“遭遇”,都心有余悸——“我發現一架蘇聯轟炸機,便跟了上去。我離它很近,甚至能看到蘇聯飛行員臉上的表情。”但是,基廷還未做出下一個動作,就猛然發現自己已陷入10架蘇軍戰斗機群組成的包圍圈。他所駕戰機上的雷達頻頻發出“遭敵鎖定”的警告……20分鐘后,美軍援機趕到,對峙才結束。“你小子撿了一條命!”上司慶幸地對他說。
1982年-1984年,基廷先后在“小鷹”號和“企業”號航母等大型艦艇上服役,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執勤。這兩年,他常駐日本,終于實現了幼時的夢想——駕機飛過日本上空。談起首次“駕臨”日本時的感受,基廷說:“看著地面小如螞蟻的車輛和火柴盒大小的房子,我立即想起了杜立德將軍。”
夢想的實現,似乎給基廷帶來了好運,他如同“坐火箭”一般直線升遷:出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副官,當上“羅斯福”號航母第87艦載機聯隊司令,以航母艦載機聯隊副司令的身份參加海灣戰爭,直至2004年升任北方司令部司令。在北方司令部任職的3年間,基廷多次派F-16戰斗機攔截擅闖華盛頓禁飛區的各型飛機。
·惡補“中國課”
“他很會辦事,跟上上下下處得滴水不漏。”基廷的一位老同事認為,基廷深諳中庸之道的精髓。常駐日本期間,他就非常用心地“深入接觸日本乃至整個東方文化”,還花錢請了一個日本人教他學日語。
而現在,基廷又要學習中國文化了。
在基廷3月27日的就職典禮上,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基廷在“軍事、文化還是外交技能”上,都堪擔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的重任。然而,他還將面臨新的挑戰,“那就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因為在美國看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可能超出了防衛需要”。有美國媒體分析,蓋茨是在暗示,與中國打交道,將是基廷今后的工作重點。
事實上,自被提名為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那天起,基廷就開始加緊對中國的研究。據一位與基廷關系密切的軍官透露,前段時間,他和夫人一直在練習使用筷子。看到他用筷子時的滑稽相,朋友們大笑不已,基廷卻認真地說:“想領略中國美食,就得學會使用筷子;想跟中國人打交道并讓對方有親切感,就要從用筷子做起。”
此外,基廷還從北方司令部挑選懂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軍官,將其任命為自己的助手;頻頻與太平洋司令部的“中國科”聯系,以提前熟悉中國問題;利用私人關系,遍尋“中國通”,向他們了解與中國軍人有關的信息。
基廷上任幾天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結束對中國的訪問,打道回府時途經夏威夷。基廷當即“攔下”佩斯,請他詳細講述在中國的經歷。當聽說佩斯與中國軍方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廣泛接觸、“受到很好接待”時,基廷對隨行參謀說:“希望我訪問中國的時候,能享受和佩斯將軍一樣的待遇。”
·打造“亞洲小北約”
有分析認為,基廷如此急切地了解中國,是想盡快弄清楚“中國在軍事上挑戰美國”的真實情況,并為盡快打造“亞洲小北約”、進一步遏制中國做好準備。
今年年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在東京簽署日澳安全保障聯合宣言——日本和澳大利亞將在“涉及雙方共同戰略利益的事務上加強合作和協商”;要在反恐、人道援助和航空、海軍等方面進行合作。該宣言還特別注明,兩國將定期舉行“二加二”外長及防長會談。這個聯盟盡管剛剛誕生,但已經實現制度化。
軍事專家同時注意到,日澳安全保障聯合宣言簽署不到一個月,美、日、印三國就在日本海舉行了聯合軍演。日本和印度媒體不約而同地說,三國演習顯然是要“給中國看看”。
事實上,日澳加強安全合作,得到了美國的全力支持。由于近年來美國與韓國的關系日漸降溫,布什政府正在將亞太安全策略的重心,從美日韓同盟轉向美日澳同盟。此外,美日等國還將印度視為用來牽制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日澳安保宣言可看作是實現美日澳印“四方戰略對話”的重要一環,也是美國潛心打造“亞洲小北約”的基礎。作為太平洋司令部新司令,基廷恰好趕上了這一“歷史性時刻”。專家認為,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太平洋地區的氣氛是緊張還是緩和,基廷在其中作用很大。(來源:環球人物周刊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