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中兩國政府高官今日在華盛頓開始第二輪美中戰略經濟對話,而此時美國國內要求這一密集接觸拿出更多成果的壓力正在加大。美國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是美中經濟戰略對話的倡導者。
由于美國國會再次開始鼓噪對華采取立法行動,此次對話的美國特使艾倫?霍爾姆(Alan Holmer)表示,美國將尋求在本周展示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果”。
美國財政部一位官員表示:“進展當然會有。一路上都有路標。但從更大意義上講,這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對話。”
中國政府上周五宣布,擴大人民幣匯率交易的波動區間。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中國在對話開始前送給保爾森的一件禮物。霍爾姆表示,這是個“有益的步驟”,但他告誡稱,美國將“不得不觀察一下其效果如何”。
對于中國在私人股本集團黑石(Blackstone)投資30億美元的消息,美國官員也作出了積極反應。
外界認為,中美很可能在投資、金融服務等服務行業的開放、能源與環境以及知識產權等領域發表新的聲明。
一位美國貿易官員表示,在大的對話框架內,美國貿易代表“最關注金融和非金融(服務業)、投資以及透明度方面的問題。”
美國商會的薄邁倫(Myron Brilliant)表示:“如果你期待的是本壘打,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是你將看到的是美中關系的進展。”
保爾森最容易受到指責的是,作為高盛(Goldman Sachs)前任董事長,他過于關注開放中國金融服務業的華爾街議程。
“美國金融服務業論壇”(The US Financial Services Forum)向美國國會游說稱,華爾街的事情,就是美國人的事情。該論壇發言人羅布?尼科斯(Rob Nichols)表示:“讓中國允許我們提供這些(金融服務)產品,將使中國人可以進行投資,并對抗風險,從而可以自由地進行更多消費,這又將推動(中國)消費驅動的增長,并加大對美國商品的需求。”
保爾森強調了一個總體戰略框架的重要性,這個框架可以用來處理貿易和其它爭端。
他已邀請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此次對話開幕式上致詞。此舉將突出表明,美中關系在過去30年間已取得了多么巨大的進展。基辛格是中美外交關系正常化的始作俑者。
保爾森認為,戰略層面更深入的接觸,有助于推動具體事務的解決。霍爾姆列舉了旨在開放兩國間貨運和客運航班服務限制的民航談判為例。
然而,對于是否有證據表明這更有助于解決一些棘手問題,專家們的看法存在分歧。一位前美國官員表示:“很難看出這一點。”但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訪問學者李成(Cheng Li)表示:“這種對話絕對有益——要比相互抨擊好得多。”他表示,保爾森和負責此次談判的中國領導人吳儀之間那種“正面的感覺非常重要。”
克里什納-古哈(Krishna Guha)和約恩?卡倫(Eoin Callan)華盛頓、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北京報道。(譯者/李功文 編輯:王晶 來源: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