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炎”的幸福生活
1966年,福田康夫與貴代子結婚了。在婚禮上,僅比貴代子高1厘米的福田,滿臉幸福地牽著貴代子的手,走進了禮堂。為了照顧丈夫的“面子”,貴代子特意沒穿高跟鞋。但很多賓客仍然忍俊不禁——在他們看來,亭亭玉立的貴代子儼然是福田康夫的“靠山”。
福田當然知道大家在笑什么,但他一點也不介意。而且從那以后,他就有了牽太太手的習慣。鄰居們經常看到,夫妻倆吃完晚飯后牽著手在外面散步。福田私下里多次對友人“炫耀”說:“你不知道,貴代子的手有多漂亮。”
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幾乎所有公司員工的加班時間都增加了,加班費也跟著漲了不少,有時甚至超過了工資。口袋里的零花錢多了,有些男人便開始尋花問柳。日本的色情業正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有時,同事們拉福田去喝“花酒”,他總是拿那個笨拙的理由推脫:“我今天還沒給貴代子買蝴蝶蘭。”每次領到薪水后,他都會將加班費如數交給妻子。而貴代子則會從中抽出5萬日元,給丈夫零花。
結婚40年,福田康夫從來沒有“墻外采花”的花邊新聞。朋友們聚會時,總有人取笑他得了“氣管炎”(妻管嚴),福田卻慢條斯理地說:“我這不是怕老婆,這叫敬老婆。”
“你就答應爸爸吧”
貴代子在接受福田求婚時,提過一個條件:不從政。生于政治世家的貴代子,受夠了爺爺和大伯參加國會議員選舉時,家里鬧得人仰馬翻的日子。
這個要求正中丈夫下懷。福田對政治也毫無興趣。他曾對父親說:“除非你要趕我出門,不然我絕對不會去沾政治的邊。”老福田沒有辦法,只好把繼承事業的希望,寄托在小兒子福田征夫身上。
如果不是弟弟因食道癌過早離世,福田康夫可能一生都不會走進永田町(日本國會所在地),更談不上當首相。料理完弟弟的后事,福田康夫知道,他不能再“逃避”了。1976年,他正式辭去石油公司的工作,出任父親的秘書。幾個月后,福田赳夫出任日本首相,40歲的福田康夫一躍成為首相秘書官。他陪伴父親經歷了日中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幾件大事:批準簽署《日中友好條約》,接待鄧小平訪問日本……
兩年后,父親從首相位子上離任,福田又開始了“大逃亡”。他安排好友接任首相秘書,自己則投身一家金融協會“享清閑”去了。
福田康夫真正步入政界,是在1990年。這一年,父親已85歲。他召集家人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態度堅決地對兒子說:“我辭去國會議員、退出政壇后,你必須競選國會議員。”福田康夫沒說話。家人的目光一齊投向貴代子。貴代子沉默了一會兒,輕聲對丈夫說:“子承父業,這是長子的責任,你就答應爸爸吧。”福田康夫這才點了一下頭。
貴代子說到做到。她陪著丈夫離開東京,回到老家群馬縣高崎市選區。丈夫沉默寡言、不善言談,她就挨家挨戶地拜訪選民,組織婦女集會,替丈夫宣講競選理念。
在福田事務所當了23年秘書的悴田義回憶道:“我們一直以為,貴代子是一個千金小姐,吃不了太多苦。但實際上,為了丈夫,她一天步行十幾公里,滿腳都是血泡,但哼都沒哼一聲。鄉親們都說,福田這家伙運氣好,娶了這么一位善解人意、處處護著他的好媳婦。”
在貴代子的襄助下,福田順利當選眾議院議員。老福田這才放心地告老還鄉,舒舒服服地活到了90歲。
一份意想不到的禮物
在家族政治盛行的日本,福田一進入國會,就受到了元老們的青睞。他先后出任外務省政務次官、自民黨副干事長。2000年,福田開始擔任森喜朗內閣的官房長官。小泉純一郎繼任首相后,福田康夫留任,創下了1259天的內閣官房長官任期紀錄。
內閣官房長官是日本政府的中樞,地位僅次于首相。從就任的那一天起,福田家門口就是車水馬龍,讓貴代子應接不暇。但即使有人在深夜敲門,貴代子也會迅速醒來,穿戴整齊后,把客人請進客廳,一邊上茶一邊道歉:“福田君還沒有回家,要讓你受累等一段時間。”《讀賣新聞》政治部記者土屋,對貴代子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從來不會上完茶后就把你撂到一邊,她會陪著你聊天,一直等到福田先生回來。”
除了偶爾出席議員夫人的聚會,貴代子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她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是在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夫婦訪日時。按照國際外交慣例,小泉得安排一位女性陪伴美國“第一夫人”勞拉。但是,他已離婚20多年,日本“第一夫人”的位置一直空著。誰能代理“第一夫人”的職責呢?小泉翻來覆去愁了好幾天,最終想到了貴代子。貴代子倒十分樂意陪勞拉走走,于是便開始了為期5天的“代理第一夫人”工作。
這一露面,傾倒了一大片日本人。從東京到京都,年近60的貴代子所到之處,都讓人過目不忘。一身淡紫色和服,襯托得她更加端莊、聰慧;在電視鏡頭下,她帶著勞拉品茶、插花,在櫻花樹下合影……她用日本人特有的待客之道,出色地完成了做女主人的任務。日本人嘖嘖稱奇:“真看不出,木訥的福田康夫,有這樣一位厲害的夫人啊!”
今年11月,福田康夫將以首相之身偕夫人訪問美國。據說和貴代子十分投緣的勞拉得知消息后,非常高興,打算邀請貴代子參觀白宮后花園。誰也沒有想到,5年前的“代理第一夫人”,居然會給丈夫留下一份“外交遺產”。(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