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4月11日,普京總統在加加林首登太空紀念日活動上宣布,俄羅斯將重振航天業,以奪回航天領域的“領頭羊”地位。其中就包括神秘的“旗幟3”——“人造月亮”計劃,而這正是俄羅斯著名航天大師弗拉基米爾·瑟羅米亞特尼科夫,為了將太陽光變成殺人武器而提出的。
太空對接技術奠基人
“大家都喊他‘大奶酪’,他自已也自得其樂!”美國宇航局首席工程師布魯斯·布蘭特回憶好朋友弗拉基米爾時,調侃地說:“既便他不算俄羅斯最杰出的航天科學家,那至少也是俄羅斯最杰出的航天科學家之一。”
1933年,弗拉基米爾生于莫斯科,22歲那年畢業于莫斯科鮑曼工學院,后又獲得莫斯科大學技術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他如愿進入夢寐以求的蘇聯第一特種設計局,見到了自己的超級偶像——“洲際導彈之父”謝爾蓋·科羅廖夫。在偶像的激勵與調教下,弗拉基米爾成為火箭及航天領域國際知名的專家。他先后參與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運載火箭、“進步”號貨運飛船、“禮炮”號與“和平”號空間站等研發工作,并于1976年一舉獲得蘇聯最高榮譽勛章——“列寧獎章”。
20世紀70年代,弗拉基米爾作為美蘇“聯盟-阿波羅”項目最積極的推動者之一,專責設計“聯盟”號與“阿波羅”號飛船首次國際對接的設備。他也因此獨自摘取了蘇聯航天領域皇冠上的珍珠——以他名字命名的太空對接系統,成為舉世公認的太空對接技術奠基人。
如今,弗拉基米爾研發的太空對接設備,已被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和所有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船上,對接200余次無一失敗。
讓陽光照遍俄羅斯
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在美國洛克韋爾航天中心做訪問學者的弗拉基米爾,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他的“人造月亮”構想:“‘人造月亮’是一種太空陽光反射鏡實驗,這個還是受美國同行的啟發。此前的80年代,當我到美國工作后,了解到一項名為‘哥倫布500’的秘密太空計劃——美國人曾想研造出一種可利用太陽風的推力經月球飛抵火星的太陽帆船。雖然美國人的研究無果而終,但我的腦子卻像被敲了一下,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能否利用超薄反射膜制造太陽照明系統?”
弗拉基米爾解釋說:“俄羅斯大面積國土地處高緯度,渴望陽光的人們不得不忍受極夜的折磨。于是,我想,能不能把像‘人造月亮’那樣的太陽照明系統送入軌道,照亮北極圈內的各個區域,讓那里的人們告別黑暗?此外,當時美蘇仍處在冷戰時期,如果我們的‘人造月亮’技術成功的話,一旦有戰事發生,我們就可改變北極圈附近的戰場環境……”
為實現這一構想,弗拉基米爾放下美國實驗室的工作,回到蘇聯,向當時的蘇聯政府最高層簡述了自己的設想。一心想在美蘇較量中占盡先機的蘇聯領導人,很快便給予弗拉基米爾預想不到的支持,并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秘密啟動了代號為“旗幟”的“人造月亮”計劃,總負責人正是弗拉基米爾。
“旗幟”計劃分為地面與太空兩個階段。其中“旗幟1”號陽光反射鏡的地面工程實驗進展非常順利。1993年2月4日,幾乎著魔般鉆研的弗拉基米爾終于向“人造月亮”邁出了最實質的一步——弗拉基米爾指揮“和平”號空間站科研人員,將代號為“旗幟2”號的一個特制陽光反射鏡裝在一個鏡包中,這是由8瓣厚度僅有5微米的超薄鍍膜鋁片,經由32根線連接而成的。鏡包一打開,反射鏡便在空中舒展開來,成為一輪“人造月亮”。這個“月亮”直徑為20米,地面光斑直徑為4000米。當它運行到西歐上空時,恰好是后半夜,它“大方”地向地面投去了第一縷“人造陽光”;而當它轉到加拿大上空時,人們竟能清晰看到天空中“飄揚”的“旗幟2”號!
接連成功讓弗拉基米爾欣喜若狂,他再次向俄羅斯最高決策層申請執行“旗幟2.5”計劃。1999年2月4日實驗進行當天,在莫斯科航天指揮中心內的弗拉基米爾心情十分激動,因為他的“日不落”夢想或許將一朝得以實現。
按照弗拉基米爾預想的計劃,俄羅斯“進步M-40”貨運飛船將攜帶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在“和平”號空間站俄羅斯宇航員的操控下,8片鏡瓣將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迅速展開形成一個鏡面,并朝向太陽。這個直徑達25米的“人造月亮”,總重量不到4千克,而光束的直徑在地面將達到5-7千米。夜色中,反射光的亮度將10倍于月光,足夠地面的人們看書、下棋。一旦實驗成功,幾乎所有“和平” 號太空站經過的國家,如俄羅斯、法國、捷克和加拿大等,都將陸續“享受”這一束自太空投下的陽光。
當天中午12點10分,當“進步M-40”貨運飛船飛到距“和平”號400米時,空間站內的兩名宇航員遵照弗拉基米爾發出的指令,開始“人造月亮”的試驗。然而僅1分半鐘后,“進步”號的天線突然打開,巨大的反射箔片隨即被絆在天線上,反射鏡未能如期打開。緊緊盯著地面指揮中心控制面板的弗拉基米爾,立即下令宇航員用遙控系統啟動飛船引擎,使箔片擺脫了天線的羈絆。然而,經過兩次的修正失敗后,弗拉基米爾不得不忍痛中止試驗。1999年2月5日,“進步M-40”貨運飛船帶著未打開的“人造月亮”,脫離軌道,墜入大氣層燒毀。
讓敵人瞬間灰飛煙滅
“旗幟2.5”失敗后,弗拉基米爾仍一如既往地潛心研究“人造月亮”,可一被問及“人造月亮”的真正用途,弗拉基米爾總是三緘其口。而他不愿談及的真實用途其實正是“人造月亮”計劃的核心機密——用于實戰。
2006年5月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曾披露說:“蘇聯及后來的俄羅斯之所以那么支持弗拉基米爾的‘人造月亮’計劃,因為它是太陽能武器的雛形,是21世紀強國要搶占的軍事制高點之一。弗拉基米爾在向決策層提交‘人造月亮’計劃申請時就舉證說,‘二戰期間,納粹德軍就曾考慮過研發太空鏡子——將體積小一些的特殊鏡子發射到太空,加強夜間照明,以化解德軍夜戰能力不強的弱勢。只是后來戰局發展對德國日益不利,才未付諸實施。’但這顯然給弗拉基米爾極大啟示,他曾調走了納粹德軍有關‘太空鏡子’的所有絕密研究資料。”
弗拉基米爾本人也曾向俄軍總參謀部描述過“人造月亮”的可怕軍事用途:一旦將其變成攻擊武器,“人造月亮”將會超過現在地球上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武器。按弗拉基米爾的設想,一旦俄羅斯順利完成“旗幟3”實驗,那么將來即使在夜間戰場上,俄羅斯人就可選擇有利時機,轉動“人造月亮”,將戰場變為白晝,使對方的作戰部署失去夜幕的掩護,令其夜視器材喪失功能,進而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其次,弗拉基米爾還能利用太空反射鏡等太陽能武器,對敵方人員實施持續不間斷的強光照射,在生理和心理上摧毀敵人的斗志,使敵人徹底喪失戰斗力。除了灼傷敵方有生力量,這種方式亦可使敵方彈藥庫、油料補給設施等重要目標瞬間化為烏有,使敵方武器系統因高溫攻擊而喪失性能或癱瘓。
事實上,美國也絲毫沒有放松在“人造月亮”技術上的爭奪,已投入巨資研發。甚至更加聳人聽聞——太陽反射鏡直徑將達100英里!至于用途,五角大樓說得很干脆:“如果發生戰爭,只需調一下焦,集中太陽光熱,那么敵對國的軍事目標就會灰飛煙滅!”
正當俄美在這一領域激烈角力時,弗拉基米爾身患癌癥,于2006年9月19日去世,享年73歲。然而,這位“人造月亮”鼻祖的離世,并沒有影響俄軍方繼續推進“人造月亮”研究的決心。普京總統正式決定推進的“旗幟3”計劃,正是弗拉基米爾生前一手制定的。(來源:《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