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太凶猛1v1高h,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极度sm残忍bdsm变态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中文國際 觀天下 知中國

臺胞陳澤人九年義務獻血16萬毫升 只因心中有大愛

2012-03-30 13:07:58 來源:中國臺灣網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臺胞陳澤人九年義務獻血16萬毫升 只因心中有大愛 

  臺胞陳澤人在上海血液中心捐獻在大陸的第202袋成分血。(中國臺灣網通訊員 葛鳳章 攝)

  有這樣一位臺灣同胞,他到上海工作生活了九年,九年如一日積極義務獻血,在大陸獻血總量達到204袋,成為了上海市的獻血冠軍。他不沾煙酒,沒有娛樂嗜好,逢人就宣傳獻血。他向人們證明了愛的力量。

  他的身上流淌著“珍貴的血液”

  初春三月,在清晨的上海街頭,有一個相貌平常的中年人匆匆行走,看不出與旁人有何不同。但他的身體里,卻流淌著一種珍貴的血液。他是生活在上海的臺胞陳澤人。

  他9年如一日,把陌生的病患當親人,把為病患捐獻血液當成自己的最高使命。9年來他在大陸獻了204袋成分血,折合16萬3千多毫升全血,相當于他自身血量的34倍。此外他在臺灣還曾獻血610多袋!

  無論人的血液有多少種血型,他的血液最珍貴,他血管中流淌著的是愛與道德的血液。

  2003年,陳澤人被臺灣一家企業集團派到上海工作。來上海之初,他只是憑著對公益事業的執著參與上海的獻血;但當他了解到,由于上海大醫院集中和醫療水平高,許多長三角甚至整個南方地區的病人都涌入上海來看病,導致上海A型血液供應曾幾度告急,他從一種“我獻血我快樂”的心情,轉變為“多獻血多救一個生命”的急迫。

  大陸規定,如果是捐獻全血每半年可以獻血一次,而如果是捐獻在臨床上最急需的成分血(血小板),則可以每28天捐獻一次,于是他就專門捐獻成分血;依據規定如果血小板每單位的數量達到15萬時可以捐一袋260毫升的成分血,血小板達到25萬時可以捐2袋成分血,他就吃自己發明的“生血早餐”,努力使自己的血小板保持在25萬毫升以上,每次都捐兩袋成分血。

  9年的時光,這位來自寶島的臺灣同胞,一舉成為了上海市的獻血冠軍,當選為上海市獻血促進會副會長。

  這位畢業于臺灣名校,曾任臺灣多家大企業集團副總裁,并在上海成功為幾家外資企業掙了數億人民幣的臺商,不為他的出色的經營管理才能驕傲,卻為自己的獻血成績自豪。

  在上海徐匯區獻血志愿者的活動站里,墻上的光榮榜、歷年的獲獎者名冊中,排名第一的都是陳澤人。從04年到現在,他連續三次獲得上海市義務獻血的白玉蘭獎和全國義務獻血奉獻金獎。

  不分春夏秋冬,無論酷暑嚴寒,只要在上海,陳澤人就每28天去上海血液中心捐獻雙份的血小板。上海化工供銷公司的獻血志愿者虞哲存說起陳澤人,顯得有些激動。虞哲存說,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不難,但數年如一日做好事義務獻血不容易。作為一位臺灣同胞,一個成功企業家,陳澤人可以做到,我為什么不能做到?如今,在陳澤人的感召下,虞哲存已經捐獻了四十多袋成分血,并積極投入到義務獻血志愿者的工作之中去。

  只因心中有大愛,來自臺胞陳澤人血管中的血,滋潤了大陸病患的生命。海峽兩岸血脈相連,血濃于水,得到了最好的證明。

  他血管的源頭是黃河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流經中原大地,然后流入渤海。黃河及沿岸流域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中國人的“母親河”。黃河流域誕生了以孔孟之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仁者愛人”,“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等思想,被人們一代代傳承著。

  陳澤人的祖先從中原大地河南遷居福建長樂,到陳澤人的父親時,已經經歷了很多代。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美德和傳統的仁愛思想,卻通過陳家祖輩的血脈,一代代傳到了陳澤人的父親的血液中。陳澤文父親3歲喪父,13歲喪母,很小就經歷困苦,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1947年,陳澤人的父親陳貽成被上海商務印書館派赴臺灣分公司,從此在臺灣落地生根。靠著自學,陳貽成在臺灣的多所大學中擔任教授、教務長,并以樂善好施著稱。那時陳澤人兄妹五人,只父親一人工作養家,但父親仍時時接濟貧困生、貧困家庭。父親給他起名陳澤人,就有讓兒子終生澤惠他人的期盼。

  陳澤人的母親方倩蕓雖然沒讀過四書五經,她卻對子女用言傳身教踐行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助人行善的思想。陳澤人還記得小時候一次鄰居“借飯”的故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的一天,陳澤人與哥哥姐姐們從學校放學回家,由于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幾個孩子都饑腸轆轆。母親把飯剛做好,忽然傳來鄰居敲門聲,母親輕聲與鄰居耳語幾句后,急匆匆走進廚房,把一鍋飯連鍋端給了鄰居。陳澤人問怎么把飯給人家端走了?母親說,鄰居家來借飯,咱們先把飯借給他們,我們自己再煮。陳澤人嘴里嘟囔:“有聽說借錢的,借米的,哪有借飯的!”母親立刻假裝生氣地喝斥陳澤人:“小孩子不懂不要亂說話,我馬上再給你們煮。”

  幾天后,母親拉著他的小手來到臺北郊外,看著路邊農民剛收完的番薯(大陸稱紅薯)說,你看農民收番薯為什么只收離路邊遠的,離路邊近的這兩壟地不收?陳澤人猜不出,問道,是不是這邊離路近的還沒有熟?母親告訴他,不對,離路邊近的番薯是農民故意不收,那是留給路過此地沒有飯吃的貧困路人。這讓小澤人大吃一驚。母親說,人要有惜福、感恩、分享的情懷,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這件事讓陳澤人一直記憶在心。

  在陳澤人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陳澤人的姐姐成了臺灣最早的無償獻血者,而陳澤人也在臺灣還沒有推行無償獻血的年代,就第一次無償獻血,那一年,他才19歲。中華民族優良文化的熏陶,父母的言傳身教,姐姐的榜樣,讓陳澤人成長為一個把獻血救人,看得與生命同等重要的人。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當2003年,50歲的陳澤人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踏上了上海時,他已經在臺灣捐獻了500多袋血。但他的愛從不分兩岸,到上海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可以獻血的地方。

  2011年的6月14日,是第八個世界獻血日,這一年的主題為“捐獻更多血液,挽救更多生命”。凌晨,陳澤人突然接到大姐從臺北家中來的電話,告訴了陳澤人一個悲痛的消息:最疼愛他的父親去世了,老人終年91歲。

  陳澤人淚如泉涌。他想起了父親從小要求他做慈善,每當知道他獻血救人,都高興地夸獎他的場景。但他強忍悲傷,對電話那端的姐姐說:“請你告訴爸爸,今天是世界獻血日,我已答應參加兩場獻血宣傳活動,今天回不去,明天一定趕回家為他老人家盡孝。”

  當天,陳澤人強忍悲傷,在參加由長寧區血站在中山公園組織的宣傳招募活動中,忘我地奔波,晚上還要參加上海市血液中心組織的晚會活動并登臺演講。這時,更讓他心中不安的是,他悄悄打電話給航空公司訂票,卻得知上海到臺灣的機票不僅第二天沒票,而且連續四天都沒票。這天,上海下起了大雨,陳澤人的臉上分不清雨水和淚水,人們只看到他忙碌地向過往的行人宣傳獻血知識和勸募獻血。

  中午時分,徐匯區血站的錢主任打電話請陳澤人參加16日的獻血宣傳活動,陳澤人只好告訴他父親早晨去世的消息。錢主任大吃一驚,聽說還沒訂到臺灣的機票,馬上請人與航空公司聯系。陳澤人的事跡感動了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他們用最快的速度為陳澤人解決了機票。

  第二天,臨上飛機前,陳澤人先帶著來上海出差的兒子一起獻了成分血后,離飛機起飛只剩三個小時了,才匆匆離開血液中心奔赴機場。

  陳澤人回憶起這段往事說,在上海中山公園,平常日一般能勸募15袋血,那天還下著大雨,我們從早上10點到下午3點卻整整勸募了38袋血,38袋啊!這也許是靠著父親的在天之靈。父親一生都教育我牢記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美德,我用這種方式來懷念老人家,父親九泉之下也會感到欣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东乌珠穆沁旗| 麻城市| 泽普县| 桂阳县| 天柱县| 南投县| 江孜县| 吴桥县| 甘洛县| 北海市| 鲁山县| 长汀县| 潍坊市| 怀柔区| 贡觉县| 陆川县| 宁城县| 沁源县| 普宁市| 疏附县| 紫阳县| 新宁县| 临汾市| 稻城县| 密山市| 武鸣县| 灵台县| 赤城县| 全南县| 盐城市| 丽江市| 壤塘县| 红安县| 泾川县| 宜兰县| 塔河县| 正宁县| 察哈| 巴南区| 嘉峪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