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合作推進蘇州工業園建設創新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7月5日下午在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時表示,中方愿意與新方一道,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夯實民意基礎,繼續推進中新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等的建設。
他也提到,愿在中國擴大內需、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進程中構建更多合作支點,增進共同利益,實現政治安全合作與經貿合作全面發展。
張志賢表示新方愿同中方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相互學習借鑒彼此發展經驗,推動兩國關系再上新水平。
張志賢此行是受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的邀請于本周三至周五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他計劃于周五在蘇州與王岐山共同主持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作為中新兩國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于1994年設立,18年來,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左右;2011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9.6億元,比上年增長13.5%;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國家級開發區第二位。
在喬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道格?格思里看來,蘇州從過去的園林旅游城市轉型成為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蘇州工業園區功不可沒,而其中所借鑒的新加坡經驗起到了很好的推動。
新加坡既定的工業發展模式帶來了高效能的基礎設施的興建,而這些設施吸引了許多在中國的其他地方找不到合適地點的企業。“由新加坡負責修建的電力以及廢水處理系統使得園區成為對于水電供應有較高要求的公司的首選,”他本周在《福布斯》周刊網站上撰文指出。
但同時他注意到當地政府所具有的“企業家精神”以及著眼于長遠的戰略制訂也助力了園區的持續發展。
中新合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新加坡經濟起飛早于中國,其發展道路對于中國有借鑒意義,早期的不少合作項目都更多的強調向新加坡取經,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宋穎慧向中國日報記者表示。
但她提到,隨著現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和潛力的釋放,中新兩國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逐漸增多,中新合作的理念也在變化,從之前的經濟金融等領域,到越來越多關于生態環保能源節約利用等可持續發展領域,更多創新將在新的合作中展開。
(來源:中國日報 記者秦仲維 編輯:信蓮)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