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5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透露,一組科研人員發現銀河系周圍環繞著一團巨大的熱氣暈,整個熱氣團跨越數十萬光年,其質量據估計相當于同銀河系中所有恒星質量總和。如果氣暈的大小和質量得到確認,那么可能為“失蹤”重子問題提供一個合理的解釋。
日前,一個由5名天文學家組成的團隊根據來自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以及日本“朱雀”號X射線天文衛星的數據,對這個熱氣暈的溫度,覆蓋范圍和質量做出了界定。有關科研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的最新一期期刊上。
錢德拉太空望遠鏡觀測到,8條清晰的X射線從位于距離銀河系數億光年遠的地方射出。數據顯示,這些X射線被附近星系的氧離子選擇性的吸收。科學家斷定,吸收氣暈的溫度介于100萬至250萬開氏度之間,這比太陽表面還要熱幾百倍。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安賈莉·古普塔說:“我們了解到銀河系周圍環繞著一團氣體,也知道它有多熱。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這個氣暈到底有多大?”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錢德拉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關于氧離子吸收量的數據,同XMM-牛頓太空望遠鏡以及日本“朱雀”號X射線天文衛星測得的氣暈發出X射線的數據結合到一起。結果推斷出,這個氣暈的質量超過100億個太陽的總和,最大可能達到600億個太陽。
論文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馬瑟說:“錢德拉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表明,在銀河系的周圍有一個巨大的熱氣儲存庫。它可能延伸到銀河系幾十萬光年之外的范圍,或許也可能到達更遠的局部星系團。無論哪種情況,它的質量都是非常大的。”
盡管還不是特別確定,但古普塔及其隊友的工作為解釋“失蹤”重子提供了一種答案,即是這些重子藏匿于銀河系周圍的熱氣暈中。
重子包括質子和中子,構成物質的絕大部分質量。科學家早先通過各種計算方法,得到了宇宙“大爆炸”之后所產生的重子總質量。但他們發現,目前已知星系和星云的重子總質量,大約只占“大爆炸”之后所產生重子總質量的一半多,而另一半重子似乎“失蹤”了。 科學家曾借助計算機模型預言,這些“失蹤”重子應該以稀薄而熾熱的氣體“網”形式存在于各星系之間,近年來在地球所在的銀河系附近也發現了這類氣體“網”。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