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意味著生命中又一階段的啟程,婚禮被賦予了愛和祝福的含義。也正因如此,從古至今,各國各地區的人們無一例外在Big Day都要博個好彩頭,遵循禮數以求婚姻平順、幸福美滿。在婚禮這一天,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的新人,展現著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傳統,它們之所以延續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是因為這背后寓意的美好祝愿。除了遵循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傳統,跨國、跨民族婚姻也讓傳統不斷融合,進而締造出新習俗;更有許多新人旅行至向往的國度,依照當地文化習俗舉辦婚禮。現代再摩登的婚禮形式中,都蘊藏著祈求美好的古老習俗。傳統,在當今再度變成了“流行”。
韓國
行禮
行禮在婆家正廳舉行。新郎新娘先行對禮,之后則向男方父母行禮,男方母親會抓起紅木漆盤中的紅棗、桂圓、花生、栗子等八寶谷物撒到新娘懷里,新娘則用韓服前襟來接,接得越多表示越能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以母為尊
在韓國,從古至今婚禮當天都以母親為尊。除清晨跪謝母親的養育之恩外,結婚當天母親也會擔當主要角色。男方母親穿綠色韓服,女方母親穿紅或粉色韓服,兩位母親手捧蠟燭走上臺來即婚禮開始,更代表希望的延續。
“東床禮”
接走韓國新娘并不簡單,新郎要在娘家被狠狠折騰一番才能成功。女方親戚會把大大的魷魚干掛在新郎臉上,讓他摸著走到新娘房中;再對新郎提很難回答的問題,一旦答不出就捆住腳用竹子打腳底,直至丈母娘出來“勸解”才作罷——這就是必不可少的“東床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