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0日文章】題:中國和美聯儲一起助推美元升值(作者尼克·黑斯廷斯)
毫無疑問,美聯儲的聲明對美元的表現還是起著關鍵的作用。
不過現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決定也可能起關鍵性的影響。
幾周來,投資者一直在等待美聯儲顯現出表明它將何時開始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跡象。現在,他們也在等著看中國人民銀行是否會對中國經濟持續減速做出反應,是否會改變自身政策。
如果中國不做出反應的話,人們對全球經濟減速的擔憂將會升溫,而且美元作為“避險天堂”的角色已經增強。
換言之,美元不但會從美國經濟轉好中獲益,還會從投資者對其他國家表現變糟的擔憂中受益。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匯策略部門主管漢斯·里德克說:“在十年多的時間內,美國之外的增長活力看起來一直都有優勢。現在,美國經濟正在逐漸走強,而美元資產也在穩步上揚。”
在過去幾天里,美國和中國的政策決定的重要性成為人們充分關注的焦點。
首先,美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非農就業人數略高于市場預期,不過,失業率稍有上升。
這種喜憂參半的經濟狀況并不足以阻止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行和美元的反彈,但是金融市場仍不確定美聯儲何時會開始減少流動性。
圍繞美聯儲何時會“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爭論一直存在,而且將開始逐漸升溫,一些分析家密切注意美聯儲官員的每句話,以便證實有關美聯儲最早將于今年9月份開始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說法。
但是,僅這種爭論已足以支撐美元的走勢,而美聯儲縮減流動性的威脅已經造成了更大的波動性,給許多收益較高的全球市場造成了損失。
周末公布的中國經濟表現繼續步履蹣跚的新聞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包括貿易、零售、通貨膨脹和工業產出在內的一系列數據都將證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速比預期的要慢。中國曾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對于金融市場和美元來說,關鍵因素是中國當局缺乏回應。
面對國內通脹下降,中國政府如果真為經濟增長擔憂的話,那它的明顯反應將是放寬貨幣政策。不過,現實情況并非如此。
里德克解釋說:“中國當局不再把經濟增長當作首要目標,現在他們把提升金融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當做重中之重。”
倘若真是這樣,那么中國經濟增長會繼續減速,關于全球復蘇的擔憂將會繼續加劇,市場情緒指數將繼續承受折磨,而美元將會更加受益。
這就意味著,要判斷美元現在的走勢,投資者將不僅需要密切關注有關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規模”的舉動,還需要確定中國人民銀行不會進行政策調整。
(來源:新華國際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