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風氣給人民群眾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和傷害
問:辛教授,我們要和網友談談黨中央治理的吃喝送禮、奢侈浪費之風。當今社會風氣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著種種奢侈浪費、請客送禮、公款吃喝旅游等不良風氣,這種風氣會給人民群眾帶來怎樣的損害?
辛鳴:就像你講的目前中國的社會民風總體上來說應該是值得稱道的,但確實存在著這些不良現象,范圍還是比較廣的。這些現象盡管看起來是由我們的社會民眾所造成的,但事實上它給我們的社會、群眾帶來很大的不便和傷害。我個人把不便和傷害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給人民群眾帶來比較大的經濟壓力。我們都知道這些不好的風氣背后,無論是奢侈浪費也好,愛面子也好,擺譜也好,這種行為對于很多普通的群眾來說是有經濟壓力的,不得不去干,但其實他是沒有這個能力去干的。像我有一個小師妹,大學畢業留在北京,一個月也就3千多塊錢、4千塊錢,可是她的同事結婚一個月就有5到6個,就算每個給500塊錢,她說我這個月就連飯都沒有可吃的,但是她又不能不給。所以,這么一些壓力其實對很多群眾來說是很明顯的。像有些群眾想辦個事情,請客吃個飯,在街邊小店是不能去的,去了是辦不成事情的,必須到大館子、大飯店,點的菜還必須上檔次,其實可能也根本吃不了,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吃,但是這個譜必須有,沒有這個譜這個事情就辦不成。這樣導致很多群眾感到壓力很大。
第二個傷害,恐怕對我們情感的傷害,本來按道理來講人與人之間應該是交往的,而且應該是真情的流露,互相之間是情感的愉悅,可是現在我們把這種情感變成通過禮物的大與小、厚與薄來衡量,我給你送的禮重,咱們倆的關系就緊密,給你送的禮物輕,我們之間的關系就疏淡。這樣迫使很多群眾之間如果迫于交往,就得掂量我要送什么禮,我送的禮符不符合我的身份,符不符合我送的那個人的身份,掂量來掂量去,看起來好像這個禮送得很恰當,但實際上恰當背后是真實情感的遺失和缺失,只是去考慮一種利益的算計。
還有更重要的一條,由于我們剛才講的,這種浪費也好,鋪張也好,對于相當群眾來說是有壓力的,這種經濟壓力就迫使他,既然我有這么大壓力,就干脆不用去交往。所以,我們注意到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大家都把他稱之為宅男、宅女,整天宅在家里不出去。固然這可能是由于互聯網絡的出現所導致,他們不出去,但其實背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現實生活當中的交往成本太大了,他們花不起這個錢,所以沒有辦法就窩在家里,事實上這是不必要的社會人際關系的損傷。本來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是社會最起碼的一個狀態,可是迫于鋪張浪費所導致的經濟壓力,把這種正常的社會交往都萎縮了。
其實我還感覺到,還有最后一點,當然這個可能有點是我想的過多了,這么一種鋪張浪費的狀態也好,愛面子擺譜的狀態也好,其實對于我們很多青年人來說是有壓力的,大家都這樣干,我不干怎么辦?所以,為了買一個iPhone手機可能賣個腎,甚至有些人為了買一個名牌包,就去上街搶劫。所以,客觀上給我們的社會治安也帶來了本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影響,由于這么一個小小的社會風氣的不良,會產生這么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