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并對羅馬尼亞進行正式訪問。分析指,此舉將打開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局面,并將開辟雙方關系全面、均衡發展的大外交格局。
此訪是李克強總理首次訪問中東歐國家,也是中國總理19年來首次訪問羅馬尼亞,對中羅關系、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及中歐關系,均有重要意義。
在許多人看來,以法國、德國、英國等為代表的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影響力大,經濟科技實力雄厚,成為歐洲的“代言人”。毋庸置疑,這些歐洲國家在中國整體外交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李克強今年5月首次出訪的國家中即包括瑞士與德國,凸顯出中國對歐洲傳統強國的重視。
但應該看到,在歐洲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東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充滿活力。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傳統友誼深厚,合作歷史悠久,發展水平相近,雙方合作中互利共贏的特征明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致力于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對外資本輸出與技術輸出的能力日益增強,而中東歐國家作為歐洲未來發展的“新興力量”,二者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正如阮宗澤所言,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聯系十分密切。數據顯示,雙方貿易額在今年1月至10月達到454億美元,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35億美元,中東歐16國在華投資超過11億美元。
在此基礎上,中東歐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強勁需求正成為雙方合作的新亮點。在科斯托拉茨電站一期改造項目等方面,雙方合作進展順利。外交學院教授趙懷普認為,李克強此訪將在中國此前能源外交、高鐵外交與光伏外交等方式的基礎上,開辟中國基礎設施外交的新局面,全方位提升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水平。
“雙方合作既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發展雙邊關系的一種新形式,也是促進中歐關系不斷發展深化的新舉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宋濤說。
剛剛閉幕的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宣布啟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提出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這一目標被李克強稱為“跳起來才能夠著的果實”。阮宗澤認為,這標志著中歐經貿發展已進入換檔提速的快車道,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無疑將使摘取這一“果實”變得更加容易。
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已走過十年,各方面機制安排日臻成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但不可否認,由于意識形態差異、貿易相互競爭等因素,中歐關系仍存在一些不和諧的“雜音”。在近期的中歐光伏爭端中,雙方幾乎“迎頭相撞”,最終靠領導人緊急調停,各方妥協,才得以避免。
“由于近年來歐盟微調其對華政策,使得矛盾與摩擦的一面凸顯,中歐關系進入一個大的調試和轉型期。”趙懷普說。
對于未來中歐關系發展,李克強21日指出,要把好中歐關系的“方向盤”。阮宗澤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更為緊密的合作,將成為中歐關系行穩致遠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有利于把好中歐大局的“方向盤”。
根據中方消息,李克強此訪將明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是中歐關系的一部分,并宣布重大合作措施,還將發表“一份高水平的成果文件”。
趙懷普認為,中國—中東歐合作處于起步和上升的關鍵時期,李克強總理此訪將規劃中國—中東歐國家未來合作的發展方向,無疑也會為中歐合作提供巨大的政治推動力和引導力。
“此訪將增強中東歐16國與中國共謀合作與發展的信心,提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水平,將中國—中東歐合作打造為中歐合作新的增長極。”阮宗澤說。
(來源:中新網 編輯: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