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已與反對派領導人簽署了解決國內危機的協議。持續數月的烏克蘭國內示威沖突告一段落。因此同時,數場葬禮在首都基輔舉行,數千民眾涌上街頭為在沖突中喪生的示威者“送行”。(圖片來源:英國媒體)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近期刊登文章分析了西方關注烏克蘭局勢的五大原因:
1.內戰
烏克蘭人口是敘利亞的兩倍,規模和法國差不多大,是波斯尼亞的十多倍。
如果基輔的流血成為內戰的導火索,這場沖突將引發一場潛在的災難,災難規模之大,歐洲在二戰中的遭遇都比擬不了。
到那時,四千五百萬烏克蘭人受到的影響堪稱悲劇。基輔、利沃夫和敖德薩這樣有歷史的城市將面對阿勒頗和薩拉熱窩曾經遭遇的毀壞。歐盟將不得不應對從未有過的難民危機,面對從東邊涌來的人流,極右團體會利用社會不滿情緒,傳統民主政黨將漸漸陷入困境。
假設沖突之地僅限于烏克蘭,隨著平民和親西方勢力中不斷產生傷亡。不斷增加的壓力將引發國際干預,也許將發生類似于北約空襲波斯尼亞和科索沃的局面。而莫斯科方面的支持者將是北約支持者的敵對方,俄羅斯和西方陣營間未來發生直接沖突的可能性增加。
2.亞努科維奇和普京的勝利
如果總統亞努科維奇鎮壓成功,示威者被瓦解,烏克蘭人將有理由預計自己的國家被吸收納入俄羅斯的軌道。通過與歐盟的“聯合協議”將步履蹣跚的烏克蘭經濟帶進西方模式,這樣的希望將被埋葬。
當真如此,烏克蘭將更有可能加入由俄羅斯主導的歐亞聯盟,這個陣營的成員還包括集權主義前蘇聯的成員,比如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歐盟有計劃在邊境地區的“東方伙伴”中間畫出一條西方民主政治弧線,這個計劃將陷入支離破碎。這個地區將出現歐洲大陸的新冷戰式分裂。
如果在烏克蘭成功,普京將受到鼓舞,他可能會在別的地方推進侵略性更強的外交政策,在中亞和高加索宣布莫斯科的勢力。到那時,被施壓的國家里甚至可能有歐盟和北約在波羅的海一帶的成員,以及東歐其他地方。
一個被鎖進敵方陣營、俄羅斯陣營的烏克蘭還會向歐盟啟動經濟勒索,因為歐盟有太多成員依賴于由烏克蘭管道輸送的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3.分裂
看看2010年那場讓亞努科維奇掌權的大選帶來了什么,就能知道烏克蘭分裂的程度。北部和西部堅決投票給親西方的候選人季莫申科。而南部和東部地區支持的則是亞努科維奇。
烏克蘭確實有四分五裂的危險。西部主要城市利沃夫的示威者已經揚言脫離烏克蘭,如果亞努科維奇政權繼續鞏固其在基輔的勢力。但假如親西方勢力在首都占據上風,東部地區在俄羅斯的鼓勵下也能使出同樣的招數。
克里米亞可能會成為沖突的爆發點。克里米亞位于黑海一帶,多數居民講俄語,俄羅斯海軍在這里有常年駐扎的基地。
有俄羅斯官員稱,如果烏克蘭轉向西方,莫斯科方面將準備以武力奪回。俄羅斯有這樣的歷史,曾經通過支持分裂活動破壞其他被西方主導的前蘇聯成員,比如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
烏克蘭這樣發展下去,會在歐洲的東南翼生出局勢極為混亂動蕩的地區。
4.激進
烏克蘭的抗議者并不都是為自由斗爭的民主勇士。他們中間有強硬的民族主義者,這些人身上不乏仇外和反猶傾向。
血腥鎮壓的危險局勢使得示威者更加激進,其中更多的人成為了強硬角色。如果歐洲和美國被認為對民主人士支持不夠,危險局勢還將加劇。隨著烏克蘭沖突在亞努科維奇一派的親俄者和激進民族主義者之間激化,溫和派政治地位提高的希望越發渺茫。
5.烏克蘭復興
烏克蘭在危機中見和平,以民主國家的姿態與西方和俄羅斯同時保持友好關系——這樣的希望已經被暴力嚴重破壞。
從21日開始,從意在使亞努科維奇同意組建過渡政府、進行憲法改革和提前大選的談判中形成的各種約定都是脆弱的,反對陣營中相信亞努科維奇的人不多,很多人覺得無法和這個被動亂控制住的人合作——這個人要對在這一周里死去的人負責。另外,普京可能有一項能解決問題的協議引而不發,他認為那會讓烏克蘭脫離俄羅斯的控制。
但是問題還有解決的希望,只要普京、亞努科維奇和反對者看到互讓解決處在對抗的威脅之下,只要俄羅斯和西方同意攜手幫助重建烏克蘭受挫的經濟,只要烏克蘭被允許選擇自己的道路,一條讓烏克蘭和西方,和俄羅斯的經濟紐帶都得以繼續維系的道路。
真能如此,一個穩定繁榮的烏克蘭仍然能成為歐洲和美國的重要伙伴,成為東西方的橋梁。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齊磊 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