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讓鄉愁不只存在于記憶
新華網 王瑩
2013年年末,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一句“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引發人們無盡感慨。在全國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這一提法,體現了中央始終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也讓“鄉愁”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對于很多中國人而言,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保留著一份鄉愁情結。過去,作為一種心靈景觀,它普遍的存在于那些異地漂泊的游子心里。隨著城鎮化的推進,鄉愁,又多了一份對“正在變得陌生的故鄉”的失落心態,可以說,懷念里開始帶有一種說不出、回不去的無奈情緒。就像在廈門打工的全國人大代表、最美“洗腳妹”劉麗感慨的那樣,“離家距離有多遠,鄉情就有多深。”與劉麗一樣,不少代表委員都對童年時代的濃濃鄉情留戀不舍,但同時,他們也表示“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是目前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
如果從國家現代化的角度看,城鎮化是必由之路。推進城鎮化不僅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意義深遠。從公布的數據可知,2012年,我國城鎮人口達到7.1億,城鎮化率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城鎮化取得這些顯著成果,無疑是令人欣喜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城鎮化率不斷刷新的同時,一系列復雜的難題也隨之而來,且越來越不容忽視,像傳統村舍的不斷消失、地區特色文化的失落、城市人口快速膨脹帶來的基礎資源緊缺和社會保障體系滯后、城鎮建設“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破壞等等,都嚴重制約著我國城鎮化的實際水平和質量,也無形中摧毀著那股濃濃的、珍貴的“鄉愁”情懷。
如何守得住每個人心里的“鄉愁”,讓它不僅存在于記憶里,也存在于現實的生活里?要解決這個困惑,就必須清醒的意識到城鎮化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也必須對如何科學推進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有明確的規劃設計。對此,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給出了我們明確的答案:今年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毋庸置疑,這是對如何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做出的清晰定位,是對城鎮化建設的初衷和目的做出的明確闡釋,也是對近年來城鎮化過程中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速度,忽視質量和實效的糾正。
對于報告中提出的建設新型城鎮化,今后一段時間要“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有媒體認為雖然只是簡單的5個字,但從制度建設、價值取向、宏觀布局等層面細細分析,卻蘊藏著諸多改革深意,描繪出指引中國新型城鎮化未來發展的“三維坐標”:拆除隱形“籬笆墻”,落實以人為本;降低圓夢“高門檻”,實現共享文明;抹平東西部經濟鴻溝,力求區域發展均衡。這一解讀很中肯,也把握住了今后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大方向。
在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我們不能滿足于速度和數量上的提升,必須從實際出發,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在規劃環節,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在實施環節,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在建設過程里,既要有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以人為核心,就要求我們的城鎮化成果絕不能只是讓所有地區都簡單擁有視覺上的城市面貌,它注重地域差異,觀照人文情懷。城鎮化建設,要保留當地獨特的傳統文化,守住他們熟悉的自然風貌,呵護他們那份彌足珍貴的“鄉愁”,讓居住其間的居民自然的、真正地完成由“村民”到“市民”的蛻變。這樣,在不遠的將來,鄉愁,就不只是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中,而是就在你我的生活里。
相關報道
發改委重組在即 反壟斷角色更加堅定
中國政府將收到旨在“翻新”其龐大經濟計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若干提議,但該機構作為反壟斷監管者的角色最終可能會被提升。詳細>>
19家外媒看總理記者會 最關注經濟改革反腐民生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內政外交的窗口,也一向是外媒記者的“新聞盛宴”。而每年一次的總理發布會,由于直面總理的機會難得,中外媒體基本都會關注熱點問題。
詳細>>外媒:兩高工作報告彰顯中央反腐決心
境外媒體分析指出,兩高報告不僅彰顯了中央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的決心;而且,報告中頗具新意的司法公開和透明也得到較多著墨,料將獲得高票支持。詳細>>
外媒看兩會:中國領導人愈來愈懂得展現幽默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它將消除刑訊逼供的使用,阻止地方官員干預司法判決并允許法官自己做出決定。詳細>>
中國兩會看點 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和國防預算受關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年一度的國家立法機關會議3月5日拉開序幕。所有人都密切關注著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和軍費支出計劃。詳細>>
三月看兩會:讓夢想照入現實
讓兩會的提案照入現實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詳細>>
“開放”成新聞中心外媒記者熱詞
3月1日,偶遇的外國記者們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就是“開放”。詳細>>
全國兩會引外媒熱議 駐華記者關注反腐倡廉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一年,國際社會對中國兩會給予高度關注。詳細>>

兩會會場的美女記者
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各路媒體人來人往,美女記者永遠最搶眼。詳細>>
網民:對深化改革的十大期待
普通網民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有著這“十大期待”。詳細>>
兩會建言:工會維權難在哪里
作為一個群眾組織,工會手中擁有的是什么?詳細>>
兩會花絮標簽識茶杯
北京首都機場候機樓內配備的兩會代表團茶杯上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加以區別詳細>>
兩會建言“有哪些民生亮點”
百姓期待今年兩會上民生問題有更多亮點詳細>>

“兩會”代表委員住地
歷屆“兩會”代表委員住地大盤點詳細>>
為兩會不再沏茶倒水點贊
服務員們將不再為代表委員們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務詳細>>
香港代表感慨兩會節儉風
節儉是有益于國家的積極轉變。對豪華食品和葡萄酒的需求將會減少詳細>>
農民工的身份何時轉變
筆者就是一名90年代初從農村走出來的打工者詳細>>
關于校車駕駛安全的建議
隨著校車事故的逐年增多,校車駕駛安全已成為最被關注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