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聯手共建多邊安全機制
關貴海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2006的中俄關系最熱鬧。
在這個中國的“俄羅斯年”中,兩國的文化交流將全方位展開。2006年,中俄關系的高潮將反映在人和人之間、文化和文化之間的互動。而這種互動的目的,就在于讓中俄兩國的戰略協作關系有更深厚的信任基礎和文化認知基礎。
中俄能源合作,在2006年或許沒有那么出彩,但應會更加實在。今年夏天將要開工的中俄石油管道,盡管路線遠一點,但中國畢竟還是獲得了相對穩定的石油供應來源。
有人認為俄羅斯的承諾不能太當真,但是這一次可信度較大。前幾年,中俄石油管道項目諸多變化,主要是因為其內部有關利益各方未達成共識。有強力色彩的半國有企業不希望這個巨大的蛋糕被私人企業控制,他們要主導中俄能源合作。他們和俄羅斯政府利益一致,同時又熱衷中國的石油消費市場,因此,當俄羅斯內部關系理順之后,中俄能源合作會順暢地進入落實階段。
2006年,能源價格影響中俄關系的可能性比較低。俄羅斯出售給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既不像俄羅斯賣給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那么低,也沒有高到俄羅斯賣給其他歐洲國家的價格,總體來說,適中的價格反映了兩國的實際需求,產生糾紛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亞地區,中俄合作的方式很多。在軍事安全領域,在中亞建立一個共同的多邊安全機制,對中俄都可以接受。
熱鬧的中俄交往之下,盡管仍有一些俄羅斯學者在懷念1950年代中蘇的親密友誼,而且對于中國的進一步強大,俄羅斯也或多或少有憂慮,但是現在的兩國關系是歷史上最平等的時候。
中俄關系“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王酈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2006年的中國外交以兩國元首新年互致賀電拉開了序幕。賀電中,胡錦濤主席再次提到中俄關系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2006年是中國的“俄羅斯年”。可預見的是,2006年的中俄關系會進一步深化拓展到民間、經貿領域,從而使兩國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在能源合作方面,普京總統1月8日宣布:中俄石油管道的最后方案將在今年4月敲定,夏季開工。普京的表態,說明中俄石油管道在大的方向上就已經定案。
至于最近沸沸揚揚的俄烏天然氣價格爭端,類似的問題在中俄之間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價格談判本質上是商業問題而不是政治性問題,商業性問題最終都是能達成一致的。另一方面,俄烏分歧的暴露,也促使中俄在相關談判中,把價格敲得更實、更科學、更精確一些。
2005年,中俄成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它表明雙方互信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其標志著中俄軍事交流已經恢復到了正常水平。其實,不舉行軍事演習才說明出了問題,才不正常。
在2005年的基礎上,中俄軍事合作也必然會有進一步的后續行動。繼2005年兩國成功舉行聯合軍演之后,2006年中俄聯合軍演也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俄羅斯有關部門正在考慮今年軍演在俄境內舉行,具體規模和武器層級也較去年會有一定程度提升。
經貿、技術的合作是兩國雙邊關系的重要內容。這方面合作的成效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出來,但是對兩國關系的意義無疑更加深遠。中國在哈爾濱、沈陽、煙臺、衢州等地都建立了中俄科技園區,引進俄羅斯的科技項目,并在中國孵化出新產品。莫斯科、圣彼得堡也有類似園區。2006年,中俄貿易投資促進會也將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在前兩次會議推介中國投資者到俄羅斯發展的基礎上,今年的會議會將注意力放到引進俄羅斯投資上來。
“最好的時期”描述了中俄關系在歷史進程中走到了一個新階段,而這種戰略合作關系的發展沒有止境。2006年的中俄關系,毫無疑問,將在2005年基礎上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