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老師正在給小學生教授中文。
一名美國小學生在學中文,越來越多的美國父母希望孩子學習中文。
請只講中文,如果必須講英語,請小聲。
一群美國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中文,身后是五種心情的中文表述。
其他語言班呈現萎縮趨勢,中文班生源逐年上升,學習中文正成為美國社會時尚
最近由美國教育部資助的一項調查發現,1997至2008年10年間,美國開設外語課的中小學數量大幅下降,許多原本提供日語、法語、德語、俄語教學的學校都已經停止開課了,唯有開設漢語課的學校卻大幅上升。
“現在美國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少美國學校都開設了中文課程,許多城市還有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劉光源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中文在美國已經成為僅次于西班牙語的第二外語了”。
劉光源的話并非空穴來風。美國媒體及業界最近發現,美國外語風尚變化不斷,冷戰時期熱衷學俄語,上世紀80年代學日語,“9·11”后人們開始關注阿拉伯語———每個語種各領風騷約10年后便偃旗息鼓。勃興于上世紀90年代的中文熱迄今依然長盛不衰,并且正在持續升溫。
中文課程全美開花
據《紐約時報》報道,一些學校自己出錢聘請中文老師講課,但更多的是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資助。在俄亥俄州馬西隆市,杰克遜中學得到中國政府資助,聘請了一名中文老師,從2007年秋天開始向學生提供中文課程,從剛開始只有20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80名學生。
據美國政府粗略地統計,目前有1600所美國公立和私立小學為學生提供中文課程,這個數字還在上升,而10年前只有300所學校提供中文課程。目前有2萬多所初中和高中提供外語課程,其中4%的學校提供中文課程。華盛頓的應用語言中心的主任南希·羅茲說:“這實際上在改變美國外語教學的面貌。”
亞洲協會的副主任克里斯·利瓦凱瑞說:“我們所看到的這股學習熱潮并不是出現在傳統社區,而是出現在那些沒有什么華人的地方。”《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的“漢語熱”正在從傳統華人聚集區向主流社會拓展。10年前,大部分開設漢語教學的學校位于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但近年來,中心地區的許多學校也開始開設漢語課了,包括中西部俄亥俄州和伊利諾伊州,南部的田納西州和喬治亞州,西部的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
中美協力推廣中文
調查顯示,美國人以前也曾經熱衷于某些語言,但是興趣很快就消失了。當日本在80年代以一種經濟對手的姿態出現時,很多學校開始教授日語,但是數千所學校現在已經放棄了這門課程。
美國高校聯盟與漢辦(中國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中心)聯合舉辦的項目為在美推廣中文教育添了一把柴。從2006年開始,漢辦和美國高校聯盟還向美國學校輸送了325名中國志愿“客座教師”。同時2006年開始,數百美國學校管理者來華,這些人回國后很多都開始了中文教學工作。
近期漢辦資助的一次中國參觀活動中,有來自39個州的400名美國教育工作者參加,戴吉特女士是其中之一,她回國后積極鼓勵杰克遜地區繼續中文教學工作。她說:“中文將在這里扎根。”杰克遜中學將逐步淘汰德文課程。
中文躍居為第二外語
華盛頓國際學校中文老師李珊英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始,中文項目進入了該校國際學位文憑的正式課程,從過去的第三外語,躍居為第二外語。她向記者透露,過去很多學生學中文只是覺得好玩,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學習中文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來自馬里蘭的中文老師林郝慰卿告訴記者,隨著中國日漸強大,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學習中文可以增加未來的競爭力。已經學習中文12年的高明(中文名)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美國人,但十幾年前他們就預見到中國的經濟將迅速發展,同時創造很多機會。他說:“我爸媽的希望以及我的理想是去中國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或者創立一份不錯的事業。”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文學習軟件《快學》的開發者諾曼·馬特洛夫最近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說:很自然,隨著中國在經濟與政治方面的崛起,現在美國人對中文學習的興趣非常大。中文學習不會只是曇花一現,這是一門有著13億人口使用的語言。
近10年來,美國的小學已經停止教授學生外語,曾讓美國的教育官員為培養全球化人才而感到憂心。不過現在,他們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學習中文正成為美國社會的一種時尚,美國一些學校主動向學生提供中文課程。據來自中國駐美使館的消息,現在中文在美國已經成為僅次于西班牙語的第二外語了。
(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編輯:陳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