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被暫停二維碼支付的第三方機構又迎來了央行監管“第二彈”。
記者昨日從第三方支付機構方面獲悉,央行日前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草案,擬對第三方支付轉賬、消費金額進行限制,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
京華時報記者高晨馬文婷
□事件
央行發文緊急征求意見
3月14日,央行發文叫停二維碼(條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后,又有消息稱,央行日前向第三方支付企業下發《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簡稱《管理辦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草案。
所謂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產品所在國家以及國外各大銀行簽約、并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支持平臺,例如阿里旗下的支付寶與騰訊旗下的財付通。
記者了解到,《管理辦法》意見稿中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金額不得超過1000元,同一客戶所有支付賬戶轉賬年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
此外,即使是用于消費,央行的口子也越收越窄。《管理辦法》中顯示,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的,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記者從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相關人士處獲悉,該征求意見草案征集時間相當短暫,本月11日下發,意見征求截止日期是本月13日。在討論會上,第三方支付企業就草案內容和央行進行了非常激烈的爭論。
□影響
余額寶申購或不能過萬元/月
雖然該草案仍然是征求意見稿,但是其對第三方支付行業帶來的震撼仍然強烈。“如若最終管理辦法如此,那么這就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寶寶類產品累計申購每月不能超過1萬元了。”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如果草案實施,那么用戶在轉賬、互聯網理財、網購等方面將造成較大影響,對于第三方支付行業以及電商也將帶來重挫。
“額度上的限制是最要命的,”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對于用戶來說,使用上將造成影響,現在很多客戶都對于銀行給第三方支付的轉賬額度設置限制感到不滿,前段時間有銀行調低了每天轉賬的額度,已經給客戶造成很多不便,如果再這樣規定,例如余額寶的轉入轉出將受到較大的限制,用戶對余額寶等產品的累計申購不能超過1萬元。此外,余額寶等產品資金將不能直接用于消費。利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轉賬額度設限,那基本上利用第三方支付轉賬的用戶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對于去年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此次草案也有所涉及。草案中指出,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第三方支付或面臨致命打擊
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還處在初步階段,距離最后出臺還有很長的距離。同時,出臺的可能性不大。若這個意見真的出臺,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目前各方正在激烈博弈中。”
這位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企業也盡力在和央行就草案內容進行溝通。
□回應
支付寶:正與央行密切溝通
支付寶對此事回應稱,請大家對監管機構也對我們保持信心和耐心,我們已經將相關意見反饋給了央行,并且在密切溝通之中,目前支付寶使用一切正常,余額寶使用一切正常。
□分析
最終版本仍存調整空間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認為,這份草案反映出了第三方支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后,央行已經開始動手對其進行全面規范和整頓,但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影響還得看最終出臺的文件,這畢竟只是一個征求意見稿,一般來說征求意見稿與最終文件之間還是有一定調整空間的。
在張萌看來,對于第三方支付轉賬的限制除了從安全角度考慮之外,可能也在平衡各種金融機構的定位;但是從對消費額度的限制來說,5000元的額度確實有點過于嚴苛,實際上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增長,現在通過電子商務等渠道購買的產品金額在5000元以上的很多。張萌認為,若是上述條款成真,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應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打擊。
草案有悖于支持金融創新
北京京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互聯網金融研究學者羅明雄指出,從目前央行透露出來鼓勵、包容互聯網金融發展,支持第三方支付企業創新的監管原則上來看,目前的征求意見稿不符合這樣的監管環境。
羅明雄認為,第三方支付應找到安全和便捷之間的平衡點,可根據不同的支付額度給予客戶不同的用戶體驗,但若設置過于復雜的保障安全的支付環境或限制支付額度,將極大影響用戶體驗。
羅明雄指出,目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活期存款產生很大沖擊,面對現狀,銀行業更傾向于跟進推出創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來挽留客戶。對于普通百姓而言,若政策真的出臺,相當于將之前給的糖果收回,對百姓的網上轉賬、支付、理財都將產生比較大的影響。